监管冰火两重天:香港发布最严稳定币条例

8月1日,备受市场瞩目的香港稳定币条例终于正式施行。

大洋两岸的监管呈现冰火两重天之势,加密的格局分化,也从此刻开始加速。

从总体要求而言,该条例于6月时的草案并无显著差异,但在实施细则上,却只能用严苛来形容。在条例正式生效的前夕,7月29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针对新条例监发布了一系列配套监管文件,包含《持牌稳定币发行人监管指引》咨询总结及该指引;《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指引(持牌稳定币发行人适用)》咨询总结及该指引;与发牌制度及申请程序相关的《稳定币发行人发牌制度摘要说明》;《原有稳定币发行人过渡条文摘要说明》。

简而言之,为满足反洗钱风险,稳定币发行方不仅要验证用户身份、保留5年以上的实名数据,且不得为匿名用户提供服务,甚至在初期对每一名稳定币持有者也负有身份核实义务。金管局对此也作出了解释,助理总裁(法规及打击洗黑钱)陈景宏指出,鉴于目前业界的持续监察工具未能令金管局采信其可有效减低洗钱风险,且国际组织如国际清算银行强调防范稳定币洗钱的重要性,金管局将采取“风险为本但谨慎”的监管方式。

然而,从场景来看,尤其是在实体场景的跨境支付中,几乎不可能对离岸账户中匿名持有者的身份进行实时验证,更遑论需涵盖大规模支付体系中的每一位持有者。从实际出发,在一定程度上,此举基本将除银行机构外的其他类型申请者排除在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法规下,香港稳定币也基本告别了DeFi协议交互,毕竟现有交互钱包都为匿名制,横向对比可开放使用的USDT、USDC,香港稳定币的竞争力将大幅度降低。

如此严苛的实施路径,香港稳定币条例被称为“全球最严稳定币法规”着实不冤。有趣的是,上一次被市场公认最严条例的地区,还是和香港并称为“双子星”的新加坡。今年6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发布数字代币服务提供商(DTSP)最终政策指南,由于“无牌即退”以及“全产业链管辖”的严格条例,也让市场掀起了一波Web3退“坡”潮。

从具体措施来看,一是摒弃原有先管辖后循法的传统模式,将明确加密资产的重新分类标准,为空投、ICO、Staking 等常见链上经济活动提供清晰的披露规范、豁免条件和安全港机制,将根据不同的资产性质针对性采用不同的监管模式;二是赋予Defi等去中心化应用的制度正当性,为不依赖中心化中介的链上软件开发者提供明确路径,保护去中心化软件的开发者,让去中心化软件在金融市场拥有一席之地;三是打造“超级应用(Super-Apps)”,将现有纷繁复杂的牌照制度予以合并,促使证券中介机构能在一个平台、一张牌照下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证监会将制定规则框架推动这一构想落地,例如起草监管框架允许证券与非证券类型的加密资产在SEC注册的平台上共存交易、放宽某些资产在非注册交易所(如仅持州牌照平台)上的上市条件;四是制度与服务保障,引入“创新豁免机制”,以商业可行性为而核心,允许不完全符合现有规则的新兴商业模式与服务快速推向市场,但该类服务提供者需遵循定期向 SEC 报告的承诺、引入白名单或认证池功能,以及仅允许符合合规功能标准(如 ERC3643)的证券代币进行流通等要求。

不难预见,加密行业的“美国中心”式格局将进一步被增强,美国市场也将成为决定加密项目发展的重要战场。而其他地区,或许注定只能以差异化走出附属之路。

DEFI20.53%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