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中國將在18個月內推出100項深度尋求級別的人工智能創新
在6月24日,彭博社報道了中國在先進技術方面的快速崛起。一位前中國官員表示,中國預計將在短短18個月內產生超過100個DeepSeek級別的人工智能突破。這個預測的規模強調了快速發展的可能性和先進能力,但也體現了中國在人工智能等先進科學和技術領域所建立的系統基礎。
中國人工智能的演變並非偶然的激增,而是多年專注承諾、政府支持和國內強勁創新推動的直接結果。隨着DeepSeek模型等突破性進展,中國正顯示出其能夠與OpenAI或谷歌競爭的創新能力。然而,使得這一100項新創新的預測看起來完全真實的,是中國的研究基礎設施與其龐大數據生態系統之間的關係,這意味着中國能夠迅速擴展,然後進行迭代。
爲什麼中國適合快速的人工智能進步
中國的人工智能生態系統具有獨特的結構優勢。國家已投資於研究基礎設施,擁有用於訓練的數據集的千兆規模數據集,並且在快速原型或快速失敗的背景下形成了一種圍繞聚會的文化——所有這些都導致能夠利用高計算能力以非常高的速度開發模型。在西方經濟體中,監管可能會減緩能力。然而,中國集中和層級的政府結構使得少數高水平的技術中心能夠以協調的方式任務和擴展新技術。
中國主要大學和機構與主要科技公司合作,獲得資金以將高度創新、前沿的研究轉化爲可部署的模型。中國對普通話的大型語言數據集的訪問、對計算能力的補充訪問以及其快速迭代的文化,共同構成了一個適合人工智能的環境的所有原材料,具備無限的變量和可能的可控結果。100多個新的人工智能結果的概率源於這種人才、融資、組織和勞動力的可用性以及研究、投資和退出的科學合作水平的組合。
DeepSeek與本土人工智能模型的崛起
中國最近在人工智能領域的一個成就是DeepSeek模型,這是一個高性能的AI系統,與GPT-4等模型進行了比較。DeepSeek是通過本地數據和訓練基礎設施開發的,標志着中國在人工智能框架上的依賴性逐漸減弱。它象徵着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日益增長的自主性和雄心。
需要注意的是,DeepSeek 可能只是一個開始。根據前官員的說法,許多具有類似或甚至更強大能力的模型已經處於開發階段。如果這種速度得以保持,中國很快可能會在 AI 輸出的數量和質量上超越全球基準。
政府支持與企業對齊加速進展
這一增長的重要部分是中國科技公司與國家政策的對齊。政府政策繼續將人工智能視爲國家增長和安全的主要產業,這意味着政府正在利用補助金、允許訪問 GPU 能力、加快監管審批,並總體上鼓勵這一努力。
許多公司如百度、阿裏巴巴和騰訊正在大力投資於下一代人工智能的研發實驗室。這些參與者正在投資於人工智能的軟件開發整體,但他們也在投資於硬件(AI芯片和雲基礎設施),以實現人工智能模型的大規模部署。
全球人工智能競賽的影響
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勢頭並非孤立的,無疑將對更廣泛的科技領域產生連鎖反應。隨着該國推出 100 種像 DeepSeek 這樣的模型,它可以降低 AI 採用的“成本”,改變現有的權力動態,並可能影響有關模型性能和安全性的全球標準。
對於那些推進政府主導的人工智能倡議的國家來說,這項分析傳達了一個明確的信息:落後不再是一個選項。全球公司將非常關注這些模型,不僅因爲它們的技術能力,還因爲它們的倫理基礎、 multilingual能力和現實應用。
未來創新的瞥見
在18個月內實現100項人工智能突破的想法可能聽起來很雄心勃勃,但這與中國設定大膽科技目標並實現這些目標的記錄完全一致。以DeepSeek模型作爲概念驗證,世界可能正在見證人工智能競賽中的一個歷史拐點。
如果這些預測的突破中即使有一半達到全球性能基準,全球人工智能格局可能會發生顯著變化。而盡管西方傳統上在創新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中國現在不僅有可能趕上,甚至可能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