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比特幣的崛起正將全球央行推向前所未有的政策困境
知名作家Adam Livingston近日發文指出,比特幣已對各國央行構成“壟斷性挑戰”,其不可控的發行機制已經顛覆了傳統貨幣政策工具。
全球央行當前面臨典型的“政策三難”的困境:即既要通過加息捍衛本幣匯率,又需消耗外匯儲備穩定市場,最終還可能被迫主動購入比特幣以適應時代趨勢。
這一困境在法定貨幣持續貶值的背景下尤爲凸顯。目前,全球範圍內只有薩爾瓦多和不丹將比特幣正式納入國家儲備,分別持有6,089枚和13,029枚。相比之下,美國、英國等國雖然因執法扣押等原因持有大量比特幣(例如美國政府就持有超21.5萬枚),但這些比特幣尚未被正式確認爲國家級戰略儲備。
正如Anthony Pompliano、Willy Woo和 Arthur Hayes 等知名分析師強調的,比特幣的誕生很大程度上源於央行無節制印鈔引發的貨幣貶值。Kalypsus研究機構進一步印證了這一觀點 ,稱主要經濟體通過印鈔來應對債務高企,推動了投資者尋求比特幣等抗通脹資產。
然而全球央行系統對加密貨幣的接納仍存在根本性矛盾。傳統貨幣政策依賴對貨幣供應和資金流動的絕對控制,而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特性直接威脅這一機制。
盡管許多國家允許投資者在監管下進行加密交易(通過徵稅以實現控制),但各國普遍對繞開銀行系統的加密支付渠道與途徑均施以限制。
整體來說,全球央行面臨比特幣等去中心化資產的挑戰。這種新型價值存儲通過算法信用,正削弱央行對貨幣發行的壟斷,並有望重塑貨幣體系格局。
目前,全球貨幣政策制定者既要捍衛傳統貨幣政策主導權,又要應對加密貨幣對主權貨幣穩定性衝擊的兩難境地。而這種結構性矛盾預示未來國際貨幣格局將呈現法幣、數字貨幣、加密資產三足鼎立的復雜局面。
#全球央行 # 比特幣 #政策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