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流動性週期展望:解析全球經濟關鍵拐點

robot
摘要生成中

解析全球流動性週期:我們目前處於何處?

在經濟發展的長河中,從緊縮到寬松的轉折點往往孕育着跨越代際的財富機遇。因此,準確把握流動性週期的脈搏,成爲精準配置資產的關鍵所在。那麼,我們當前究竟身處何方?讓我們一同探究。

流動性週期的重要性

央行調控的流動性猶如全球經濟引擎的潤滑劑:過度注入會導致市場"過熱",而過度收緊則可能引發經濟"熄火"。關鍵在於:若能與流動性的節奏保持同步,就能預見泡沫的形成與破裂。

2020-2025年流動性的四個階段

  1. 激增階段(2020-2021年)

央行如同全力運轉的消防水泵,瘋狂注入流動性:利率降至零,量化寬松(QE)規模創下歷史新高,16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措施湧入市場。

從歷史角度看,全球貨幣供應量(M2)增速超過了二戰以來的任何時期。

  1. 枯竭階段(2021-2022年)

利率急劇上升500個基點,量化緊縮(QT)開始實施,應急救助計劃陸續到期。

具體表現爲,2022年債券市場遭遇史上最大跌幅(約-17%)。

  1. 平穩階段(2022-2024年)

政策保持緊縮態勢,無新的重大舉措。

決策者維持現有政策框架,充分發揮其抑制通脹的作用。

  1. 初步轉向階段(2024-2025年)

全球開始降息並逐步放松管制,盡管利率仍處相對高位,但已呈下行趨勢。

2025年中期形勢:我們正處於平穩階段與初步轉向階段的交界處。當前利率仍然偏高,量化緊縮繼續進行,但除非出現新的重大衝擊將我們拉回激增模式,否則下一步很可能是繼續朝着寬松方向發展。

解讀全球流動性週期:我們處於哪個位置?

十二大流動性槓杆狀況一覽

🔴 未激活 🟧 輕度激活 🟢 強烈激活

關鍵年份對比:2017、2021、2025

核心槓杆解析

降息動向:2017年联准会加息,全球鮮有寬松政策;2021年全球緊急降息至接近零點;2025年爲維護抗通脹信譽,利率保持高位,但美國和歐洲核心國家計劃於年底首次小幅降息。

量化寬松/緊縮(QE/QT):2017年联准会縮減資產負債表,其他主要央行仍在購買債券;2020至2021年全球範圍內實施創紀錄的量化寬松;到2025年政策立場轉變,联准会繼續量化緊縮,日本央行維持無限制債券購買,中國則有選擇地注入流動性。

簡而言之:量化寬松如同給經濟"輸血",量化緊縮則是"緩慢放血"。

了解我們何時進入量化緊縮或寬松階段,以及當前所處的流動性週期位置至關重要。

2025年中期形勢概覽

  • 降息:政策利率維持高位;如進展順利,可能於2025年第四季度首次降息。
  • 量化寬松/緊縮(QE/QT):量化緊縮(QT)持續進行,尚未推出新的量化寬松(QE)政策,但已出現早期刺激信號。

值得關注的關鍵指標

指標1:通脹率降至2%且政策制定者宣布風險平衡

  • 觀察重點:联准会或歐央行聲明轉向中性措辭
  • 重要性:爲降息鋪平輿論道路

指標2:量化緊縮(QT)暫停(上限設爲0或100%再投資)

  • 觀察重點:联准会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或歐央行宣布對到期債券全額再投資
  • 重要性:將資產負債表縮減轉爲中性狀態,增加市場流動性儲備

指標3:三個月期遠期利率協議與隔夜指數掉期利差(FRA-OIS)超過25個基點或回購利率突然上升

  • 觀察重點:三個月期FRA-OIS利差或一般抵押品(GC)回購利率躍升至25個基點左右
  • 重要性:預示美元融資壓力,通常會促使央行提供流動性支持

指標4:中國人民銀行全面下調存款準備金率(RRR)25個基點

  • 觀察重點:全國性存款準備金率降至6.35%以下
  • 重要性:注入4000億元基礎貨幣,常成爲新興市場寬松政策的先導

解讀全球流動性週期:我們處於哪個位置?

結語

目前我們尚未進入激增階段。

因此,在大多數槓杆轉爲積極之前,市場將繼續呈現風險偏好的波動,尚未真正進入狂熱階段。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4
  • 分享
留言
0/400
幽灵地址挖掘机vip
· 10小時前
链上已经观察到可疑资金流向 就等着收割 懂的都懂
回復0
崩溃电话热线vip
· 07-12 09:08
又降息又波动,韭菜炒啥好
回復0
女巫攻击受害者vip
· 07-12 09:05
又到了造富周期了
回復0
MEVSandwichMakervip
· 07-12 08:58
啥时候才能真降啊?等死了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