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金融行業遠非表面看上去那般簡單。對於普通大衆而言,踏入這個領域,至少需具備一定的數學基礎,這是理解各類金融模型和數據分析的基石。同時,手頭得有可供支配的閒錢,才能開啓投資之旅。除此之外,執行力也不可或缺,畢竟僅有想法而不付諸行動,一切都是空談。不過,滿足這些條件也僅僅意味着剛成爲金融行業的入門者,本質上不過是一名普通的金融消費者。 若想在金融行業站穩腳跟並實現盈利,難度可謂不小。這需要進行深入且持續的學習,而且往往要付出高昂的學習成本。金融領域的學習資源價格向來不菲,就拿金融類雜志來說,一本售價高達八十塊錢,一年訂閱下來,費用差不多要一千塊錢。隨便一本專業金融書籍,價格通常都在一百多元。像我們去圖書館借閱十本金融類書籍,總價就能達到一千塊錢。倘若閱讀速度較快,或者涉獵一些價值較高的書籍,像李笑來那樣閱讀量達到一千本,僅書本費用就高達幾十萬。 以我的親身經驗來講,若想成爲金融行業中能夠穩定盈利的投資者,在有優質書單、能高效利用精力的理想情況下,至少得精讀兩百本書。不僅如此,爲了獲取更多業內信息和交流機會,我們還會加入一些付費交流羣,這些羣的年費大多在兩千到三千塊錢。算一算,加入十個這樣的羣,一年就要花費兩萬塊錢,五年下來,僅學費支出就高達十萬塊錢。如此種種,也就不難理解爲何金融行業的門檻如此之高,想要涉足其中着實困難重重。 #Gate 2025 Q2报告出炉# #CPI数据来袭# #山寨季何时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