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藍,描繪你的無限可能!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動玩法
1. 在 Gate廣場 發布原創內容(圖片 / 視頻 / 手繪 / 數字創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藍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標題或正文必須包含標籤: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內容中需附上一句對Gate的祝福或寄語(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辦越好,藍色永恆!”)。
4. 內容需爲原創且符合社區規範,禁止抄襲或搬運。
🎁 獎勵設置
一等獎(1名):Gate × Redbull 聯名賽車拼裝套裝
二等獎(3名):Gate品牌衛衣
三等獎(5名):Gate品牌足球
備注:若無法郵寄,將統一替換爲合約體驗券:一等獎 $200、二等獎 $100、三等獎 $50。
🏆 評選規則
官方將綜合以下維度評分:
創意表現(40%):主題契合度、創意獨特性
內容質量(30%):畫面精美度、敘述完整性
社區互動度(30%):點讚、評論及轉發等數據
穩定幣霸主之爭:USDT多元化戰略與新興挑戰者的崛起
穩定幣新秩序:美元霸權的重構
義烏和杭州的地理proximity不僅促進了礦泉水的流通,也推動了穩定幣的交易。從非洲和亞洲的地下經濟到印度洋上的印度僑民社區,一道橫跨第三世界的新型經濟curtain已然形成。
這道curtain背後,是傳統金融體系的堡壘——包括大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各國央行以及科技巨頭。這些金融巨頭雖然仍在傳統金融領域佔據主導地位,但已經不可避免地受到穩定幣,特別是USDT的影響和衝擊。
Tether的多元化策略
某數據平台近期發布的2025年穩定幣報告顯示,無論是支付穩定幣、跨境結算還是個人匯款領域,USDT及其戰略夥伴都佔據了主導地位。只有USDC及其支付網絡勉強能與之抗衡。
然而,USDT的"王國"並非固若金湯。一方面,某交易平台在其生態系統中一家獨大;另一方面,Tether本身也在不斷尋求新的發展方向。與此同時,USDC通過與交易所的利益分享在蠶食市場份額,新興的USDe則通過與交易所的綁定來獲取對沖收益。
從黃金美元到石油美元,再到如今的穩定幣美元,美元霸權的形式在不斷演變。2024年,隨着某穩定幣發行商的淨利潤超過了貝萊德,穩定幣正式走出了之前的陰霾,重新進入各國的視野。這不僅因爲穩定幣能夠帶來可觀的利潤,更因爲穩定幣已經成爲美國國債的重要買家,甚至超過了一些主權國家。
美元和美債的黃金組合背後,是美國的軍事霸權。而穩定幣通過改變短期債券的銷售格局,正在成爲新的美元形式,或者至少是美元的重要補充。
然而,Tether的戰略並不局限於挑戰或妥協現有秩序。它正在向比特幣挖礦、密碼管理、非洲太陽能節點等多個領域拓展,並通過某結算平台進軍機構結算市場。此外,Tether還和某社交媒體前高管一樣,熱衷於推動比特幣的發展。
Tether不僅在業務上多元化,在技術創新上也毫不懈怠。近期,Tether發布了一款開源免費的密碼管理器,雖然這與其核心業務並無直接關聯,但展示了公司的技術實力和創新精神。
Tether對比特幣的獨特情懷
Tether對比特幣生態的投入和支付網絡的構建是其戰略的關鍵。前者體現了對比特幣長期價值的認可,後者則是爲了減少對某交易平台的依賴。
值得一提的是,Tether與該交易平台的關係也在發生變化。後者曾嘗試推出多種穩定幣以減少對USDT的依賴,而Tether也在不斷嘗試新的區塊鏈網路。盡管如此,兩者仍然難以完全分離。對Tether來說,比特幣才是其真正的"摯愛",而與該交易平台的合作更像是一種"權宜之計"。
Tether對比特幣的投入一直保持高度一致。早期,USDT曾在比特幣的某側鏈上發行,雖然最終未能成功。最近,Tether又將USDT部署在另一個比特幣側鏈網路上,並且其支持的結算平台也將BTC和USDT視爲核心資產。
這種對比特幣的執着,很難簡單地解釋爲純粹的"正統性"標榜,更像是一種真摯的熱愛。盡管某些比特幣側鏈的前景並不被普遍看好,但Tether似乎堅信比特幣作爲"數字黃金"的潛力。至於其支持的結算平台,雖然有市場前景,但面臨的競爭壓力也相當大,遠不如USDT在支付領域的獨特地位。
正統之爭:新舊勢力的角力
任何帝國的衰落往往源於內部分裂,USDT的利益聯盟也不例外。
在Tether內部,某結算平台和另一個穩定幣平台誰將成爲Tether的繼承人還有待觀察。表面上看,前者似乎更有優勢,但後者與USDT的關係也頗爲微妙,像是Tether在某結算平台之外的一個潛在選項。這場"繼承之爭"未來可能會十分精彩。
當然,這只是Tether生態內部的紛爭。在外部,USDC正在引領穩定幣向合規方向發展。隨着某法案明確了合規細則,USDC的發行方已經通過其跨鏈傳輸協議實現了鏈上互通,並採用了國際標準進入全球支付網絡,實現了鏈上鏈下的無縫對接。
如果說USDC代表了"正統派",那麼USDG則可以被視爲"聯盟派"。作爲某交易平台前穩定幣的發行方負責USDG的發行,其清算網路直接對標USDC和Tether的相關網路。USDG的生態聯盟包括多家知名交易所、某大型比特幣持有機構,以及當前最熱門的某券商。
目前,穩定幣陣營主要分爲四大陣營:
這些陣營涵蓋了支付、結算、計價等多個領域。然而,維持這些聯盟運作的機制並不總是光明正大的。很多時候,它們採用了類似"賄選"的策略,這種策略最早出現在某DeFi項目的治理中,後來在其他項目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
這些策略並不是直接遊說相關方,而是通過精心設計的機制吸引更多資金,從而獲得規模優勢,並從某些項目中獲取更多收益分配給自己的用戶。
更直接的做法是某質押平台的模式,它允許普通用戶無需自建節點就能參與質押,只需支付手續費即可。從這個角度來看,該平台實際上成爲了某公鏈最大的"賄選平台"。
USDC也採用了類似的策略,通過與某些交易所分享60%的利潤,成功躍居成爲僅次於USDT的第二大穩定幣。這種強綁定關係在危機時刻也展現出了優勢,例如在某銀行危機期間,盡管USDC一度脫錨至0.87美元,但仍未被其主要合作夥伴拋棄。
USDe的策略更爲激進,其投資者幾乎包括了所有主要的中心化交易所。這些交易所獲得USDe的治理代幣,以換取USDe的對沖套利機會和幣價穩定支持。
面對機構結算的新趨勢,USDT的聯盟似乎出現了一些裂痕。不僅落後於USDC在機構市場的布局,甚至USDe也開始與大型資產管理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推出新的穩定幣產品和機構專用鏈。
USDG則採取了更爲激進的策略,承諾將97%的發行收益分配給生態參與方,試圖在USDT和USDC之外佔據第三的位置。這場穩定幣大戰的最終結果,還有待市場的檢驗。
結語
穩定幣的發展歷程已經超過十年。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幣(離岸)穩定幣的出現並不晚於USDT,其運行規模也曾一度不相上下。例如,某交易平台曾直接支持人民幣計價,就像現在某些交易所支持美元計價一樣。
希望這一輪穩定幣競爭能夠改變市場一家獨大的局面,避免重蹈比特幣算力定價權旁落的覆轍。
畢竟,水流失了還可能會回來,但資金一旦流失,就很難再回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