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收緊數字代幣監管,Web3行業面臨重大轉折2025年5月30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發布了關於數字代幣服務提供商(DTSP)新規的回應文件,這一舉措將對整個亞洲Web3行業產生深遠影響。新規定將於2025年6月30日正式實施,MAS明確表示不設過渡期,這可能引發一場大規模的"新加坡Web3撤離潮"。MAS在這份措辭嚴厲的諮詢文件中表示將"極其謹慎"地對待相關事務,這標志着曾被譽爲"亞洲加密友好天堂"的新加坡正以一種出人意料的方式告別過去。這不是漸進式的政策調整,而是近乎"斷崖式"的監管收緊。對於仍在觀望的項目方和機構而言,現在的問題已經不是"是否離開",而是"何時離開"以及"去往何處"。## 昔日榮光:監管套利的黃金時代回顧2021年的新加坡,當其他國家對加密貨幣採取嚴厲措施時,這個城市國家卻對Web3創業者敞開了大門。許多知名機構選擇在此設立總部,不僅因爲0%的資本利得稅,更因爲當時MAS展現出的"擁抱創新"態度。彼時的新加坡堪稱Web3行業的"監管套利聖地"。在這裏註冊公司,就能合法地向全球(除新加坡外)用戶提供數字資產服務,同時享受新加坡金融中心的聲譽加持。這種"立足新加坡,服務全球"的商業模式一度吸引了衆多Web3從業者。然而,新加坡的DTSP新規意味着其徹底關閉了監管友好的大門,其態度可以簡要概括爲:驅逐所有未獲牌照的Web3行業參與者。## DTSP定義及其影響DTSP全稱爲數字代幣服務提供商,根據相關法規定義,包括兩類主體:在新加坡營業場所運營的個人或合夥企業,以及在新加坡境外開展數字代幣服務業務的新加坡公司。這個定義看似簡單,實則影響深遠。MAS對"營業場所"的定義極爲廣泛,包括"在新加坡由持證人用於開展業務的任何地點",甚至包括可移動的攤位。這意味着,只要在新加坡境內開展任何涉及數字資產的業務活動,無論針對本地還是海外客戶,都可能面臨法律風險。對於居家辦公的情況,MAS的回應也令人擔憂。雖然海外公司僱員在家辦公可能被接受,但MAS對"僱員"的定義模糊不清,項目創始人、持股人員是否屬於此類別仍有爭議。此外,即便是在共享辦公空間或關聯公司辦公室工作,也可能被納入監管範圍。## 數字代幣服務的廣泛定義MAS對數字代幣服務的定義範圍極廣,幾乎涵蓋了所有相關的代幣類型和服務。令人意外的是,甚至連發布研究報告都被包含其中。這可能意味着,如果一個內容創作者或機構在新加坡發布分析某個代幣投資價值的報告,理論上可能需要DTSP許可,否則可能被判定爲違法。這種模糊性使得所有內容創作者都如履薄冰。可能受到影響的羣體包括獨立從業者(如開發者、項目顧問、做市商、礦工等)、內容創作者和KOL(如分析師、社群運營等)、項目核心人員(如創始人、BD、銷售等),以及未持牌交易所和各類項目方。## 結語:新加坡監管套利時代的終結新加坡此次監管收緊意味着要將所有不合規的參與者"驅逐"出境。幾乎任何與數字代幣相關的活動都可能被納入監管範圍,無論是在豪華辦公室還是家中沙發上進行。由於相關定義存在大量灰色地帶,MAS很可能採用"案例導向"的執法策略。對於希望通過合規來應對新規的機構,MAS明確表示將以"極其謹慎"的方式審批DTSP牌照,只有在"極其有限的情況下"才會批準申請。在新加坡,監管套利時代已經落幕,一個新的競爭格局正在形成。
新加坡收緊數字代幣監管 Web3行業面臨大轉折
新加坡收緊數字代幣監管,Web3行業面臨重大轉折
2025年5月30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發布了關於數字代幣服務提供商(DTSP)新規的回應文件,這一舉措將對整個亞洲Web3行業產生深遠影響。新規定將於2025年6月30日正式實施,MAS明確表示不設過渡期,這可能引發一場大規模的"新加坡Web3撤離潮"。
MAS在這份措辭嚴厲的諮詢文件中表示將"極其謹慎"地對待相關事務,這標志着曾被譽爲"亞洲加密友好天堂"的新加坡正以一種出人意料的方式告別過去。這不是漸進式的政策調整,而是近乎"斷崖式"的監管收緊。對於仍在觀望的項目方和機構而言,現在的問題已經不是"是否離開",而是"何時離開"以及"去往何處"。
昔日榮光:監管套利的黃金時代
回顧2021年的新加坡,當其他國家對加密貨幣採取嚴厲措施時,這個城市國家卻對Web3創業者敞開了大門。許多知名機構選擇在此設立總部,不僅因爲0%的資本利得稅,更因爲當時MAS展現出的"擁抱創新"態度。
彼時的新加坡堪稱Web3行業的"監管套利聖地"。在這裏註冊公司,就能合法地向全球(除新加坡外)用戶提供數字資產服務,同時享受新加坡金融中心的聲譽加持。這種"立足新加坡,服務全球"的商業模式一度吸引了衆多Web3從業者。
然而,新加坡的DTSP新規意味着其徹底關閉了監管友好的大門,其態度可以簡要概括爲:驅逐所有未獲牌照的Web3行業參與者。
DTSP定義及其影響
DTSP全稱爲數字代幣服務提供商,根據相關法規定義,包括兩類主體:在新加坡營業場所運營的個人或合夥企業,以及在新加坡境外開展數字代幣服務業務的新加坡公司。
這個定義看似簡單,實則影響深遠。MAS對"營業場所"的定義極爲廣泛,包括"在新加坡由持證人用於開展業務的任何地點",甚至包括可移動的攤位。這意味着,只要在新加坡境內開展任何涉及數字資產的業務活動,無論針對本地還是海外客戶,都可能面臨法律風險。
對於居家辦公的情況,MAS的回應也令人擔憂。雖然海外公司僱員在家辦公可能被接受,但MAS對"僱員"的定義模糊不清,項目創始人、持股人員是否屬於此類別仍有爭議。此外,即便是在共享辦公空間或關聯公司辦公室工作,也可能被納入監管範圍。
數字代幣服務的廣泛定義
MAS對數字代幣服務的定義範圍極廣,幾乎涵蓋了所有相關的代幣類型和服務。令人意外的是,甚至連發布研究報告都被包含其中。這可能意味着,如果一個內容創作者或機構在新加坡發布分析某個代幣投資價值的報告,理論上可能需要DTSP許可,否則可能被判定爲違法。
這種模糊性使得所有內容創作者都如履薄冰。可能受到影響的羣體包括獨立從業者(如開發者、項目顧問、做市商、礦工等)、內容創作者和KOL(如分析師、社群運營等)、項目核心人員(如創始人、BD、銷售等),以及未持牌交易所和各類項目方。
結語:新加坡監管套利時代的終結
新加坡此次監管收緊意味着要將所有不合規的參與者"驅逐"出境。幾乎任何與數字代幣相關的活動都可能被納入監管範圍,無論是在豪華辦公室還是家中沙發上進行。由於相關定義存在大量灰色地帶,MAS很可能採用"案例導向"的執法策略。
對於希望通過合規來應對新規的機構,MAS明確表示將以"極其謹慎"的方式審批DTSP牌照,只有在"極其有限的情況下"才會批準申請。
在新加坡,監管套利時代已經落幕,一個新的競爭格局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