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帶娃記 Day5|帶回來的垃圾和學會自律,有時候慢一點,也是一種成長節奏!
昨晚回家整理書包時,我注意到孩子的飯盒裏還放着一塊沒喫完的面包和香蕉皮,還有喝完的酸奶盒子,一整包東西原封不動地放在飯盒裏、書包裏,帶回了家。
我下意識問了一句:“你怎麼沒扔垃圾啊?”
他說:“我不知道應該丟哪裏。”
我這才意識到——他性格比較敏感,可能不是他懶,也不是他馬虎,而是不知道怎麼開口問。他不確定那個垃圾是不是可以隨便扔,不確定那個垃圾桶是不是對的,也不敢貿然去做。
所以我們就一起練了幾句英文:
Excuse me, where should I throw this?
Can I put this in the rubbish bin?
同時也順便講了講垃圾分類的基本常識。
講完這些我覺得任務完成了,正準備結束這個話題的時候,卻突然被一個細節打動了:
他明明不知道怎麼處理,但依然選擇不亂扔,而是默默帶回家。
這讓我意識到,這件小事背後,其實藏着一種更深層的東西:不是他守規矩,是這個環境讓他願意守規矩。
在這樣的氛圍下,孩子自動內化了一種態度:
不是因爲有人在看,所以才不亂扔垃圾;而是因爲他知道,這裏的人都不會這麼做,這裏應該是有秩序的。
環境不吵、不催、不卷;沒人搶跑,也沒人被推着走。
自然地,他也就慢慢習慣了等一等、想一想,再做出反應。
我開始理解,新西蘭的教育,或者說他們的社會氛圍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