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投简史与反女巫策略:论撸毛文化的传统与未来

中级4/23/2024, 7:37:42 AM
本文剖析空投的历史与发展,从Uniswap的普遍空投到Arbitrum等平台设置门槛进行针对性空投的演变。透过分析反女巫策略,指出在空投早期阶段,空投赛道可视为一种具有不错赔率的「赌博」。然而随着空投现象的内卷加剧,预期收益也逐渐降低。

导语:这是每个撸毛爱好者都应该读一读的空投/撸毛简史,同时也是一个颇为有趣的撸毛科普文章。了解了一个领域的历史,才能更好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空投活动的起源

“用近乎于0的成本获得奖励。”,“钱不是挣来的,是大风刮来的。”这便是近几年空投玩家在社交媒体上留下的声音。这种白嫖式的薅羊毛在Web2早年的烧钱补贴用户—价格战策略中,已然屡见不鲜。但相较之下,Web3直接发钱的“补贴”模式要更吸引人眼球。在ENS、DYDX等空投造富神话出现后,整个Web3圈都陷入了撸空投的“淘金狂潮”。

Web3空投行为最早可追溯至一位名叫Baldur Friggjar Odinsson的程序员,他在2014年发行了AuroraCoin并且为冰岛的33万名公民每人空投了31.8枚Token。

但大多数人公认的空投鼻祖是Uniswap。为了应对Sushiswap的吸血鬼攻击,Uniswap项目方向每个地址都空投了至少400枚UNI,最低也超过1000美元。亲眼目睹了Uniswap空投的引流效应后,1inch、Lon等各大项目方都争相模仿,某种程度上催化了2020年的Defi之夏。在Web3、DAO等名词逐渐火热后,空投成为了各大项目方在去中心化方面约定俗成的传统,甚至称其为区块链圈的独特文化也不为过。

有趣的是,发放空投的项目方可以分为“VC项目”和“社区项目”两类,本文重点分析的是VC项目。

空投的几大作用

1.宣传营销

近两年来,空投已经成为绝大多数项目方的必备成分。一次好的空投活动可以瞬间扩大项目的影响力,而对于撸毛党来说,空投就是对项目好感的来源;撸毛党们自发的在社交媒体“炫耀”成就,无形中造就了“链式反应”,进一步加剧了大众对项目方的关注热度。

很多项目方都希望凭借空投活动制造出圈效应,吸引一批新用户并与早期使用者建立更强的粘性。而在DeFi、NFT等赛道中,空投分发也是很多项目方抢占市场份额,对竞争对手发起“吸血鬼攻击”的路径之一。

(OP链上每日交易笔数,在空投之后长期保持高位)

虽然空投能拉销带新,但也有一些证据表明,它对用户的忠诚度并没有实际帮助。根据Dune用户@jhackworth建立的Uniswap数据看板,只有6.2%空投地址仍持有UNI,而当初收到UNI空投且至今每周都保持活跃的地址,只占Uniswap周活地址的不到2%,交易量占比只有1%。

虽然上述比例的下降可能与无空投用户的增长有关,但有空投的地址周活持续下降(如上图),其实已经反映了UNI空投对用户粘性的助力没有预期的那么强。

2.筹码去中心化

许多项目方在完成早期开发后,往往会将治理权和责任部分转移,创建DAO组织以实现去中心化。而大多数POS公链往往有着比Defi类项目更强烈的筹码去中心化需求,所以通常会通过空投或者公募的方式将部分Token转移出去。

为了降低Token份额在早期VC和项目方自身的集中度,大部分项目会将部分Token分发给社区或早期用户,而社区成员可以帮助筹码再派发,使其进一步分散至更多人手中。

撸毛党与项目方之间的博弈

1.猎巫行动——猫和老鼠的游戏

女巫攻击(Sybil Attack)最早由微软研究学院JohnR.Douceur在2002年提出,源自1973年的科幻小说《Sybil》,该小说的女主Sybil Dorsett患有兼具16种人格的分离性身份认同障碍。在互联网世界中,女巫攻击主要指的是,以获得获得权力和利益为目的,通过创建许多虚假身份/账号,假装成多个不同实体,但实际上背后的控制者都是一个人。

女巫攻击现象自Web1时代就存在。而细分到Token空投领域,由于区块链本身的“无准入许可”,天生缺乏KYC手段,链上地址具备强匿名性,成本极低,女巫攻击者更容易以一个“肉身”创建大量地址来获取多份空投奖励。

空投项目方往往希望将奖励送达用户,彼此达成利益上的一致。虽然短时间内撸毛活动可以为项目方提供亮眼的用户数据,但女巫地址收到奖励就套现,“一波流”后不再活跃,明显与各大项目方的愿景相背离。

(没有做反女巫审查的Aptos,链上交易数量在发放空投时短暂触及顶点,随后很长时间都很低迷)

于是乎,专门针对攻击者的“猎巫行动”势在必行,而应对女巫攻击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

·链上行为审查:该方法主要是以链上数据分析为主,通过地址间的资金关联(资金分发或归集、转账关联性)、链上行为相似度(交互的智能合约、交易间隔、交易时间、活跃时间段等)对链上地址进行筛选,这也是最常见的审查方法。

根据项目方的宽容程度,一般容许关联的地址上限为10-20个。一些项目方还会将审查权下放至社区,把没收的女巫空投份额奖励给反女巫贡献者,鼓励社区成员积极举报女巫地址,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Hop Protocol和Connext。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空投猎人们也在不断的提高专业度,此类高级玩家往往做好了大幅度的防范。

(Connext社区根据贡献者对链上女巫地址的举报结果,给出的报告之一)

·声誉评分:声誉评分一般会考察用户在不同链的活动记录(如链上活跃度、交易量、消耗的Gas等)、在知名应用上构建的身份认证(ENS、Lens等)、是否有参与链上治理(Snapshot、Tally等)、NFT收藏足迹等,通过多维指标分析某个链上地址的信用度,以及它是否为机器人所控制。

这一方法主要是通过声誉分数来鉴别女巫地址,极大程度抬高女巫攻击者的作恶成本(道理有点像Proof of Work了)。Gitcoin Passport、Phi、Nomis等便是声誉评分类项目的代表。但某些声誉凭分类平台方存在夹带私货的行为,会授予使用自家产品的用户更高的分数权重,甚至为了笼络大户,还会设置较高的资金要求,或者需要用户上传Twitter、Google、Facebook等Web2账户信息来证明背后“人”的实体身份。

·生物信息验证:个人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每个人的虹膜、指纹、面部特征都有着独一无二且难以伪造。对发放空投的项目方来说,生物信息验证可以确保分发的奖励大部分归真实用户所有,但这种验证效率低下,且从Worldcoin的虹膜认证、Sei的面部扫描引发的争议来看,项目方对用户生物信息的采集还会引发隐私泄露问题,在不同国家地区还有法律风险。

此外,上传所属国家或地区的公民身份信息(驾照、护照、身份证)的KYC认证、灵魂绑定Token SBT、通过线下或线上的当面验证颁发的Poap、Proof of human也是主流的反女巫手段。

事实上,采取合理的猎巫行动清理女巫用户,可以保障奖励分配机制的公平性。但过于严格的女巫审查可能误伤到真实用户,将女巫审查权限下放至社区也可能摧毁社区成员间的情感,加剧人们之间的矛盾。

但无论是哪种反女巫手段,要想彻底过滤非法用户是不现实的,当潜在利益高于作恶成本时,女巫攻击是在所难免的事情(POW和POS也无法制止女巫节点,只能极大程度遏制此类行为),这场猫鼠游戏也难以停歇。

2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项目方与用户在表面有着一层博弈关系,二者的对立除了体现在女巫与反女巫上,有时项目方还会暗示空投、发起奥德赛任务等“管理空投预期”的活动,来PUA用户参与交互,撸毛党在不知道有无空投以及空投分配具体规则的情况下,冒着付出成本而血本无归的风险参与交互,倒逼项目方向用户空投、给出白名单发放等权益。

尽管项目方与羊毛党之间存在种种博弈关系,但表面下,二者是互相寄生、互惠互利的关系。一方面,撸毛行为是项目链上活跃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可以在早期阶段找出项目的各种Bug,促成产品体验上的优化,相当于做了压力测试(OP和ARB在空投发放时均出现了性能问题),也给项目方带来了业务上的收入,在一贯依赖于造富效应的Web3圈里,许多项目只能靠“养羊毛党”来度过漫长的熊市。而绝大多数项目方也需要羊毛党贡献数据来提高估值或上线CEX。

另一方面,羊毛党也可以在未来收到Token空投,二者共建起“虚假的繁荣”。

空投政策的变化

1.空投发起者的内卷史

项目方空投内卷史的故事可以从Uniswap开始说起。在流动性为王的DeFi赛道中,以Sushi为首的DeFi项目在2020年的DeFi Summer中,通过流动性挖矿激励从Uniswap“吸血”抢占了不少的用户份额和锁仓资金(最多达到12亿美元)。在这种前提下,Uniswap迫于压力,史无前例般的为用户发放大量UNI空投,启动流动性挖矿计划,吸引用户回流抢回DEX龙头位置,并维持老大的位置至今。

(2020年Sushi发起吸血鬼攻击,抢占了来自Uniswap的市场份额)

如今,空投已经成为在同赛道内与竞争对手抢占用户,发起“吸血鬼攻击”的常规武器之一。项目方为留住用户也各出奇招,在竞争激烈的Layer2赛道,OP曾对用户进行多轮空投,向竞争对手施压。但近两年,空投相关的“吸血鬼攻击”在NFT领域表现得更为明显。在最大化释放NFT流动性的Blur出现前,LooksRare、X2Y2等多个NFT交易平台先后试图通过空投捕获用户,但这些产品本身缺乏差异化优势,在回报预期逐渐枯竭后,用户自然不再买账,平台的交易量和活跃量大幅下降,OpenSea老大哥的地位依然难以撼动。

(Blur一步步蚕食着OpenSea建立的市场份额优势)

这也为日后的项目方做了很好的警示,即项目的实用性和刚性需求仍然是用户留存的关键,优秀的产品就是护城河,空投只是为项目锦上添花的陪衬。

时至今日,更新至V4版本的Uniswap依然是DEX的标杆,而Blur缓解了熊市中NFT的流动性问题,Optimism作为头部Layer2之一为以太坊用户提供了良好的底层基础设施,空投带虽然来了短暂的热度,但那些缺乏实用性和刚需的项目,最终被埋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2.羊毛党的内卷

从只需留邮箱、加入项目社群的轻度体验,到深度参与跟进项目方才有机会获得奖励,空投赛道仅在几年内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好项目少用户多(地址无限多)的背景下,项目方和用户们的关系不再是动态平衡,主动权从用户交给了项目方。项目方通过操控用户对空投的预期,自发的或联合任务平台如Galxe、Layer3、Rabbithole等发起“奥德赛”等活动PUA用户,从“求用户”到“用户求空投”的转变,羊毛党也产生了属于自己社区的“街头智慧”。

3.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许多羊毛党紧跟着著名投资机构如A16Z、Paradigm、Coinbase等投资的项目,一方面是相信这些机构的眼光独到,在未来发行的Token市值上限更高,另一方面是知名大机构投资的项目有不错的空投概率。

根据空投博主@ardizor数据总结,在知名投资机构中,Binance、Paradigm和Multicoin投资的项目空投概率最高,分别为15.4%,11.6%和7.2%。

(部分著名VC的投资项目空投率 图源:@ardizor

而在知名VC投资的项目中,羊毛党也更偏好融资额度高的项目,大额融资项目意味着其拥有更好的现金流,和更良好的前景,空投出手也会更阔绰。当项目方有着知名VC和高融资的加持,空投的赔率也会随之增高,羊毛党们自然也用脚投票,押注如zkSync、Starknet、Aleo、Aztec和LayerZero等未发行Token的大额融资明星项目,其中zkSync(约有400万活跃地址)、Starknet(约200万活跃地址)和LayerZero(约300万活跃地址)是目前羊毛党的密集区。

(Arbitrum空投发放后,三个融资超一亿美元的项目Layerzero和Starknet的地址数、日活都大幅增加,ZkSyncEra在3月份主网上线后以每日至少5000个新活跃地址的速度在增长)

4.越努力越幸运

不计入像Worldcoin等非固定份额的空投,在今年2月份进行空投的Arbitrum是当前快照时地址规模最大的,达到了惊人的近230万个。在越来越多羊毛党加入,空投份额固定的前提下,项目方需要将获得奖励的用户群体做减法。但与其加大女巫审查力度,在社区获得恶劣的口碑,不如提高获得门槛,筛选优质用户,将奖励更精确发放给用户群体,这也是如今项目方空投的常见做法。

量化和风投机构W3.Hitchhiker的Tiga发现了项目方空投的大致分配规律:

起步奖励:rank 0%—80%的用户分配总量约50%的Token。

中间奖励:rank 80%—90%的用户分配总量约10%的Token。

最高奖励:TOP 10%的用户分配总量约40%的Token。

(空投也存在82法则图源:Tiga,W3.Hitchhiker)

这种阶梯式空投将用户更好地进行分层,将大部分Token份额播撒给达到门槛的用户,满足羊毛党的欲望,同时也照顾到对项目做出大贡献极的大户群体,进而给予深度参与者最大化的奖励,“各取所需”,都能在各自的群体社区赢得较好的声誉。

当前阶梯式空投比较典型的方式是“空投积分制”,积分制一般分为显性和隐形积分。

·显性积分制:mintfun、Blur、Arkham等为代表,项目明牌空投但空投价值不确定(部分可通过估值进行计算推测),本质是以空投为噱头的交易挖矿或交互挖矿,也是一种项目方默许的“女巫攻击”,用空投预期保持用户忠诚。

·隐性积分制:Connext、Arbitrum等为代表,用户在交互项目前不知道是否有空投,隐性积分制会加入相对冷门参与的交互环节积分或对满足特定条件的交互行为给乘数加成,并会对于用户一些疑似机器人行为减分。

随着阶梯式空投逐渐普及,最少份额的空投与最大份额的空投的差距有时会在10倍以上,用户想要获取最大份额的空投,除了选对方向之余还需要加倍努力。于是在空投社区诞生了争取最大份额空投“精品号”的说法,这种地址一般在同赛道同类型项目空投条件的刻舟求剑以及在多链上各种随机交互足迹模仿真实用户,羊毛党根据对项目的研究预判空投条件,并对预判花费刚好满足“满配”空投的交互时间和金钱伪装为深度参与的用户。

但无论是提高获取奖励的门槛,还是使用更严格的女巫审查,最终都是对真实用户原本潜在收益的损害。

(越努力越幸运:Arbitrum扩大轻度参与者与生态重大贡献活跃者获得奖励的差距)

空投赛道已成红海?

空投受到经济比较一般的第三世界国家Web3用户关注,在美元购买力、低成本高赔率的回报和多地址多收益的利益驱动下,大部分空投工作室在这些非发达国家诞生。经历多次重大空投的洗礼后,撸毛工作室不仅有更好的现金流扩大交互规模,而且还在逐渐走向专业化,随机交互脚本、分散且独立的IP地址、更严格地规避钱包关联等反反女巫审查手段比比皆是。


(根据Googletrends,空投关键词搜索集中于中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

虽然有一些工作室因为现金流和空投周期问题而倒闭,但大部分成熟工作室通过代撸、售卖工具等将风险转嫁,维持着成千上万交互的地址。天量的地址给项目方带来不少压力,一些项目方为了应对过于过多羊毛党直接设置进入门槛,如Lens Protocol,大部分项目则是选择提高空投门槛反制,促成了空投赛道“活跃的女巫,僵尸的用户”。

除此之外,在Arbitrum空投发放后,单用户多地址成为日常的同时,空投圈正在衍生出一套产业链,出现写空投教程的KOL、为女巫攻击者提供身份验证商、IP隔离和自动化脚本工具供应商、反女巫机构甚至还有针对撸毛用户下手的黑客,无不反映了空投赛道走向成熟的现状。

(空投的边际效益降低图源@0xNingNing

总的来说,空投赛道在早期阶段对于厌恶风险、期望高回报的用户是一个不错赔率的“赌博”,随着空投的内卷加剧,预期收益降低是肯定的。如果用户把牺牲资金流动性以及不确定回报周期的空投视为投资,那么在反撸、女巫和收益锐减的风险下,最终收益有可能不如在熊市期间定投现货。从以往小成本博取高收益到需要一定成本的“套利”,空投史也是加密货币一级市场变迁史的缩写。

在加密货币的历史上看,Coinlist等诞生百倍币、GamefiXTOEarn的打金模式等都随着大量羊毛党加入而逐渐冷却,但明眼人都知道高回报模式持续性不会太久,羊毛党不过是加速了生命周期。

声明:

(1)本文转载自[极客 Web3],著作权归属原作者[DefiOasis],如对转载有异议,请联系Gate Learn团队,团队会根据相关流程尽速处理。

(2)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文章其他语言版本由Gate Learn团队翻译, 在未提及Gate.io的情况下不得复制、传播或抄袭经翻译文章。

空投简史与反女巫策略:论撸毛文化的传统与未来

中级4/23/2024, 7:37:42 AM
本文剖析空投的历史与发展,从Uniswap的普遍空投到Arbitrum等平台设置门槛进行针对性空投的演变。透过分析反女巫策略,指出在空投早期阶段,空投赛道可视为一种具有不错赔率的「赌博」。然而随着空投现象的内卷加剧,预期收益也逐渐降低。

导语:这是每个撸毛爱好者都应该读一读的空投/撸毛简史,同时也是一个颇为有趣的撸毛科普文章。了解了一个领域的历史,才能更好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空投活动的起源

“用近乎于0的成本获得奖励。”,“钱不是挣来的,是大风刮来的。”这便是近几年空投玩家在社交媒体上留下的声音。这种白嫖式的薅羊毛在Web2早年的烧钱补贴用户—价格战策略中,已然屡见不鲜。但相较之下,Web3直接发钱的“补贴”模式要更吸引人眼球。在ENS、DYDX等空投造富神话出现后,整个Web3圈都陷入了撸空投的“淘金狂潮”。

Web3空投行为最早可追溯至一位名叫Baldur Friggjar Odinsson的程序员,他在2014年发行了AuroraCoin并且为冰岛的33万名公民每人空投了31.8枚Token。

但大多数人公认的空投鼻祖是Uniswap。为了应对Sushiswap的吸血鬼攻击,Uniswap项目方向每个地址都空投了至少400枚UNI,最低也超过1000美元。亲眼目睹了Uniswap空投的引流效应后,1inch、Lon等各大项目方都争相模仿,某种程度上催化了2020年的Defi之夏。在Web3、DAO等名词逐渐火热后,空投成为了各大项目方在去中心化方面约定俗成的传统,甚至称其为区块链圈的独特文化也不为过。

有趣的是,发放空投的项目方可以分为“VC项目”和“社区项目”两类,本文重点分析的是VC项目。

空投的几大作用

1.宣传营销

近两年来,空投已经成为绝大多数项目方的必备成分。一次好的空投活动可以瞬间扩大项目的影响力,而对于撸毛党来说,空投就是对项目好感的来源;撸毛党们自发的在社交媒体“炫耀”成就,无形中造就了“链式反应”,进一步加剧了大众对项目方的关注热度。

很多项目方都希望凭借空投活动制造出圈效应,吸引一批新用户并与早期使用者建立更强的粘性。而在DeFi、NFT等赛道中,空投分发也是很多项目方抢占市场份额,对竞争对手发起“吸血鬼攻击”的路径之一。

(OP链上每日交易笔数,在空投之后长期保持高位)

虽然空投能拉销带新,但也有一些证据表明,它对用户的忠诚度并没有实际帮助。根据Dune用户@jhackworth建立的Uniswap数据看板,只有6.2%空投地址仍持有UNI,而当初收到UNI空投且至今每周都保持活跃的地址,只占Uniswap周活地址的不到2%,交易量占比只有1%。

虽然上述比例的下降可能与无空投用户的增长有关,但有空投的地址周活持续下降(如上图),其实已经反映了UNI空投对用户粘性的助力没有预期的那么强。

2.筹码去中心化

许多项目方在完成早期开发后,往往会将治理权和责任部分转移,创建DAO组织以实现去中心化。而大多数POS公链往往有着比Defi类项目更强烈的筹码去中心化需求,所以通常会通过空投或者公募的方式将部分Token转移出去。

为了降低Token份额在早期VC和项目方自身的集中度,大部分项目会将部分Token分发给社区或早期用户,而社区成员可以帮助筹码再派发,使其进一步分散至更多人手中。

撸毛党与项目方之间的博弈

1.猎巫行动——猫和老鼠的游戏

女巫攻击(Sybil Attack)最早由微软研究学院JohnR.Douceur在2002年提出,源自1973年的科幻小说《Sybil》,该小说的女主Sybil Dorsett患有兼具16种人格的分离性身份认同障碍。在互联网世界中,女巫攻击主要指的是,以获得获得权力和利益为目的,通过创建许多虚假身份/账号,假装成多个不同实体,但实际上背后的控制者都是一个人。

女巫攻击现象自Web1时代就存在。而细分到Token空投领域,由于区块链本身的“无准入许可”,天生缺乏KYC手段,链上地址具备强匿名性,成本极低,女巫攻击者更容易以一个“肉身”创建大量地址来获取多份空投奖励。

空投项目方往往希望将奖励送达用户,彼此达成利益上的一致。虽然短时间内撸毛活动可以为项目方提供亮眼的用户数据,但女巫地址收到奖励就套现,“一波流”后不再活跃,明显与各大项目方的愿景相背离。

(没有做反女巫审查的Aptos,链上交易数量在发放空投时短暂触及顶点,随后很长时间都很低迷)

于是乎,专门针对攻击者的“猎巫行动”势在必行,而应对女巫攻击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

·链上行为审查:该方法主要是以链上数据分析为主,通过地址间的资金关联(资金分发或归集、转账关联性)、链上行为相似度(交互的智能合约、交易间隔、交易时间、活跃时间段等)对链上地址进行筛选,这也是最常见的审查方法。

根据项目方的宽容程度,一般容许关联的地址上限为10-20个。一些项目方还会将审查权下放至社区,把没收的女巫空投份额奖励给反女巫贡献者,鼓励社区成员积极举报女巫地址,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Hop Protocol和Connext。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空投猎人们也在不断的提高专业度,此类高级玩家往往做好了大幅度的防范。

(Connext社区根据贡献者对链上女巫地址的举报结果,给出的报告之一)

·声誉评分:声誉评分一般会考察用户在不同链的活动记录(如链上活跃度、交易量、消耗的Gas等)、在知名应用上构建的身份认证(ENS、Lens等)、是否有参与链上治理(Snapshot、Tally等)、NFT收藏足迹等,通过多维指标分析某个链上地址的信用度,以及它是否为机器人所控制。

这一方法主要是通过声誉分数来鉴别女巫地址,极大程度抬高女巫攻击者的作恶成本(道理有点像Proof of Work了)。Gitcoin Passport、Phi、Nomis等便是声誉评分类项目的代表。但某些声誉凭分类平台方存在夹带私货的行为,会授予使用自家产品的用户更高的分数权重,甚至为了笼络大户,还会设置较高的资金要求,或者需要用户上传Twitter、Google、Facebook等Web2账户信息来证明背后“人”的实体身份。

·生物信息验证:个人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每个人的虹膜、指纹、面部特征都有着独一无二且难以伪造。对发放空投的项目方来说,生物信息验证可以确保分发的奖励大部分归真实用户所有,但这种验证效率低下,且从Worldcoin的虹膜认证、Sei的面部扫描引发的争议来看,项目方对用户生物信息的采集还会引发隐私泄露问题,在不同国家地区还有法律风险。

此外,上传所属国家或地区的公民身份信息(驾照、护照、身份证)的KYC认证、灵魂绑定Token SBT、通过线下或线上的当面验证颁发的Poap、Proof of human也是主流的反女巫手段。

事实上,采取合理的猎巫行动清理女巫用户,可以保障奖励分配机制的公平性。但过于严格的女巫审查可能误伤到真实用户,将女巫审查权限下放至社区也可能摧毁社区成员间的情感,加剧人们之间的矛盾。

但无论是哪种反女巫手段,要想彻底过滤非法用户是不现实的,当潜在利益高于作恶成本时,女巫攻击是在所难免的事情(POW和POS也无法制止女巫节点,只能极大程度遏制此类行为),这场猫鼠游戏也难以停歇。

2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项目方与用户在表面有着一层博弈关系,二者的对立除了体现在女巫与反女巫上,有时项目方还会暗示空投、发起奥德赛任务等“管理空投预期”的活动,来PUA用户参与交互,撸毛党在不知道有无空投以及空投分配具体规则的情况下,冒着付出成本而血本无归的风险参与交互,倒逼项目方向用户空投、给出白名单发放等权益。

尽管项目方与羊毛党之间存在种种博弈关系,但表面下,二者是互相寄生、互惠互利的关系。一方面,撸毛行为是项目链上活跃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可以在早期阶段找出项目的各种Bug,促成产品体验上的优化,相当于做了压力测试(OP和ARB在空投发放时均出现了性能问题),也给项目方带来了业务上的收入,在一贯依赖于造富效应的Web3圈里,许多项目只能靠“养羊毛党”来度过漫长的熊市。而绝大多数项目方也需要羊毛党贡献数据来提高估值或上线CEX。

另一方面,羊毛党也可以在未来收到Token空投,二者共建起“虚假的繁荣”。

空投政策的变化

1.空投发起者的内卷史

项目方空投内卷史的故事可以从Uniswap开始说起。在流动性为王的DeFi赛道中,以Sushi为首的DeFi项目在2020年的DeFi Summer中,通过流动性挖矿激励从Uniswap“吸血”抢占了不少的用户份额和锁仓资金(最多达到12亿美元)。在这种前提下,Uniswap迫于压力,史无前例般的为用户发放大量UNI空投,启动流动性挖矿计划,吸引用户回流抢回DEX龙头位置,并维持老大的位置至今。

(2020年Sushi发起吸血鬼攻击,抢占了来自Uniswap的市场份额)

如今,空投已经成为在同赛道内与竞争对手抢占用户,发起“吸血鬼攻击”的常规武器之一。项目方为留住用户也各出奇招,在竞争激烈的Layer2赛道,OP曾对用户进行多轮空投,向竞争对手施压。但近两年,空投相关的“吸血鬼攻击”在NFT领域表现得更为明显。在最大化释放NFT流动性的Blur出现前,LooksRare、X2Y2等多个NFT交易平台先后试图通过空投捕获用户,但这些产品本身缺乏差异化优势,在回报预期逐渐枯竭后,用户自然不再买账,平台的交易量和活跃量大幅下降,OpenSea老大哥的地位依然难以撼动。

(Blur一步步蚕食着OpenSea建立的市场份额优势)

这也为日后的项目方做了很好的警示,即项目的实用性和刚性需求仍然是用户留存的关键,优秀的产品就是护城河,空投只是为项目锦上添花的陪衬。

时至今日,更新至V4版本的Uniswap依然是DEX的标杆,而Blur缓解了熊市中NFT的流动性问题,Optimism作为头部Layer2之一为以太坊用户提供了良好的底层基础设施,空投带虽然来了短暂的热度,但那些缺乏实用性和刚需的项目,最终被埋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2.羊毛党的内卷

从只需留邮箱、加入项目社群的轻度体验,到深度参与跟进项目方才有机会获得奖励,空投赛道仅在几年内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好项目少用户多(地址无限多)的背景下,项目方和用户们的关系不再是动态平衡,主动权从用户交给了项目方。项目方通过操控用户对空投的预期,自发的或联合任务平台如Galxe、Layer3、Rabbithole等发起“奥德赛”等活动PUA用户,从“求用户”到“用户求空投”的转变,羊毛党也产生了属于自己社区的“街头智慧”。

3.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许多羊毛党紧跟着著名投资机构如A16Z、Paradigm、Coinbase等投资的项目,一方面是相信这些机构的眼光独到,在未来发行的Token市值上限更高,另一方面是知名大机构投资的项目有不错的空投概率。

根据空投博主@ardizor数据总结,在知名投资机构中,Binance、Paradigm和Multicoin投资的项目空投概率最高,分别为15.4%,11.6%和7.2%。

(部分著名VC的投资项目空投率 图源:@ardizor

而在知名VC投资的项目中,羊毛党也更偏好融资额度高的项目,大额融资项目意味着其拥有更好的现金流,和更良好的前景,空投出手也会更阔绰。当项目方有着知名VC和高融资的加持,空投的赔率也会随之增高,羊毛党们自然也用脚投票,押注如zkSync、Starknet、Aleo、Aztec和LayerZero等未发行Token的大额融资明星项目,其中zkSync(约有400万活跃地址)、Starknet(约200万活跃地址)和LayerZero(约300万活跃地址)是目前羊毛党的密集区。

(Arbitrum空投发放后,三个融资超一亿美元的项目Layerzero和Starknet的地址数、日活都大幅增加,ZkSyncEra在3月份主网上线后以每日至少5000个新活跃地址的速度在增长)

4.越努力越幸运

不计入像Worldcoin等非固定份额的空投,在今年2月份进行空投的Arbitrum是当前快照时地址规模最大的,达到了惊人的近230万个。在越来越多羊毛党加入,空投份额固定的前提下,项目方需要将获得奖励的用户群体做减法。但与其加大女巫审查力度,在社区获得恶劣的口碑,不如提高获得门槛,筛选优质用户,将奖励更精确发放给用户群体,这也是如今项目方空投的常见做法。

量化和风投机构W3.Hitchhiker的Tiga发现了项目方空投的大致分配规律:

起步奖励:rank 0%—80%的用户分配总量约50%的Token。

中间奖励:rank 80%—90%的用户分配总量约10%的Token。

最高奖励:TOP 10%的用户分配总量约40%的Token。

(空投也存在82法则图源:Tiga,W3.Hitchhiker)

这种阶梯式空投将用户更好地进行分层,将大部分Token份额播撒给达到门槛的用户,满足羊毛党的欲望,同时也照顾到对项目做出大贡献极的大户群体,进而给予深度参与者最大化的奖励,“各取所需”,都能在各自的群体社区赢得较好的声誉。

当前阶梯式空投比较典型的方式是“空投积分制”,积分制一般分为显性和隐形积分。

·显性积分制:mintfun、Blur、Arkham等为代表,项目明牌空投但空投价值不确定(部分可通过估值进行计算推测),本质是以空投为噱头的交易挖矿或交互挖矿,也是一种项目方默许的“女巫攻击”,用空投预期保持用户忠诚。

·隐性积分制:Connext、Arbitrum等为代表,用户在交互项目前不知道是否有空投,隐性积分制会加入相对冷门参与的交互环节积分或对满足特定条件的交互行为给乘数加成,并会对于用户一些疑似机器人行为减分。

随着阶梯式空投逐渐普及,最少份额的空投与最大份额的空投的差距有时会在10倍以上,用户想要获取最大份额的空投,除了选对方向之余还需要加倍努力。于是在空投社区诞生了争取最大份额空投“精品号”的说法,这种地址一般在同赛道同类型项目空投条件的刻舟求剑以及在多链上各种随机交互足迹模仿真实用户,羊毛党根据对项目的研究预判空投条件,并对预判花费刚好满足“满配”空投的交互时间和金钱伪装为深度参与的用户。

但无论是提高获取奖励的门槛,还是使用更严格的女巫审查,最终都是对真实用户原本潜在收益的损害。

(越努力越幸运:Arbitrum扩大轻度参与者与生态重大贡献活跃者获得奖励的差距)

空投赛道已成红海?

空投受到经济比较一般的第三世界国家Web3用户关注,在美元购买力、低成本高赔率的回报和多地址多收益的利益驱动下,大部分空投工作室在这些非发达国家诞生。经历多次重大空投的洗礼后,撸毛工作室不仅有更好的现金流扩大交互规模,而且还在逐渐走向专业化,随机交互脚本、分散且独立的IP地址、更严格地规避钱包关联等反反女巫审查手段比比皆是。


(根据Googletrends,空投关键词搜索集中于中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

虽然有一些工作室因为现金流和空投周期问题而倒闭,但大部分成熟工作室通过代撸、售卖工具等将风险转嫁,维持着成千上万交互的地址。天量的地址给项目方带来不少压力,一些项目方为了应对过于过多羊毛党直接设置进入门槛,如Lens Protocol,大部分项目则是选择提高空投门槛反制,促成了空投赛道“活跃的女巫,僵尸的用户”。

除此之外,在Arbitrum空投发放后,单用户多地址成为日常的同时,空投圈正在衍生出一套产业链,出现写空投教程的KOL、为女巫攻击者提供身份验证商、IP隔离和自动化脚本工具供应商、反女巫机构甚至还有针对撸毛用户下手的黑客,无不反映了空投赛道走向成熟的现状。

(空投的边际效益降低图源@0xNingNing

总的来说,空投赛道在早期阶段对于厌恶风险、期望高回报的用户是一个不错赔率的“赌博”,随着空投的内卷加剧,预期收益降低是肯定的。如果用户把牺牲资金流动性以及不确定回报周期的空投视为投资,那么在反撸、女巫和收益锐减的风险下,最终收益有可能不如在熊市期间定投现货。从以往小成本博取高收益到需要一定成本的“套利”,空投史也是加密货币一级市场变迁史的缩写。

在加密货币的历史上看,Coinlist等诞生百倍币、GamefiXTOEarn的打金模式等都随着大量羊毛党加入而逐渐冷却,但明眼人都知道高回报模式持续性不会太久,羊毛党不过是加速了生命周期。

声明:

(1)本文转载自[极客 Web3],著作权归属原作者[DefiOasis],如对转载有异议,请联系Gate Learn团队,团队会根据相关流程尽速处理。

(2)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文章其他语言版本由Gate Learn团队翻译, 在未提及Gate.io的情况下不得复制、传播或抄袭经翻译文章。

即刻开始交易
注册并交易即可获得
$100
和价值
$5500
理财体验金奖励!
It seems that you are attempting to access our services from a Restricted Location where Gate is unable to provide services. We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cause. Currently,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anada, Cambodia, Thailand, Cuba, Iran, North Korea and so on. For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please refer to the User Agreement. Should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our Customer Support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