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推动「多极」人民币体系,与美国争夺全球金融领导权!

2025 年,中美两国在数位货币基础设施领域展开了新的竞争。这场竞争不仅是技术实力的较量,更是全球金融领导权的争夺。今年 5 月,香港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立法,对与法定货币挂钩的稳定币进行监管,彰显了其成为数位金融中心的雄心,并与北京推广数位人民币(e-CNY)作为美元替代品的更广泛战略保持一致。同时,美国政策制定者和金融科技公司正在加强扩大美元支持的稳定币的覆盖范围,这反映出对于谁来制定新兴数位货币秩序规则的竞争日益激烈。

一、中国推动多极货币体系:数位人民币与金砖国家

中国一直在积极推动电子人民币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PBOC,中国央行)宣布计划在上海建立数位人民币国际营运中心。此举旨在提升电子人民币的全球影响力,并减少国际贸易中对美元的依赖。中国人民银行的目标是将电子人民币融入供应链融资和跨境支付领域,尤其是在中国内地和香港之间,预计到 2025 年,跨境支付额将达到 80 亿美元。

然而,摩根大通的分析师坚持认为,数位人民币不太可能削弱美元在全球交易中的主导地位,数据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2022 年,美元占全球外汇交易的 88%,外币债务发行的 70%,以及跨国负债的 48%,而人民币仅占外汇交易额的 7%。

然而,电子人民币在促进金砖国家集团及其他新兴市场内部贸易方面发挥的作用,可能会逐渐削弱美元在某些地区的影响力。在 2025 年里约热内卢金砖国家高峰会上,各国领导人重申了去美元化的承诺,呼吁建立替代支付体系,并批评基于美元的单边贸易措施。金砖国家谴责单边关税,认为损害全球经济稳定。

金砖国家正积极探索替代支付系统,这项策略体现在若干具体机制中。新开发银行已发放超过 21 亿美元的本币贷款,用于资助基础设施和可持续项目,减少了对美元资金的依赖;而 1000 亿美元的应急储备安排则为成员国提供美元以外货币的流动性支持,增强了金融韧性。

与此转变相辅相成的是,中国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CIPS)规模显著扩大,促进了人民币计价的贸易结算,并与俄罗斯的 SPFS 系统实现了互联互通,从而使一些国家得以绕过以美元为基础的 SWIFT 网络。贸易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趋势:2024 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 2180 亿美元,其中以人民币和卢布结算的份额不断增长;而印度与俄罗斯的贸易总额达到 660 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通过本币的安排绕过了美元。

二、美国稳定币:监管清晰且全球影响力

为因应数位货币日益增长的重要性,美国参议院于 6 月 17 日以 68 票赞成、30 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GENIUS 法案》(指导和建立美国稳定币的国家创新),标志着首个针对支付领域稳定币的联邦法律框架。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立法规定,发行方必须以流动资产全额支持稳定币,向监管机构注册,并满足透明度和审计要求。该法案的通过被广泛认为将透过确保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的受监管管道,巩固美元在数位支付领域的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发行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 USDC 的 Circle 正在全球扩张。根据其《2025 年 USDC 经济状况报告》,USDC 流通量年增 78%,到 2025 年初,其活跃供应量超过 600 亿美元,而其总交易量超过 20 万亿美元,2024 年 11 月的月交易量创下 1 兆美元的新高。目前,超过 5 亿用户可透过 180 多个国家/地区使用 USDC,并得益于日益壮大的全球银行合作伙伴网路和跨链转帐协议,这些协议促成了超过 200 亿美元的跨区块链转帐。

值得关注的是,据外媒披露,马云支持的蚂蚁集团的海外子公司蚂蚁国际正准备在 USDC 符合美国《通用资料保护条例》(GENIUS Act)监管标准后,将其整合到其蚂蚁链平台。此次整合将把 USDC 与支付宝超过 10 亿的庞大用户群连接起来,并为受监管的数位美元释放新的跨国交易能力。

这种快速成长——加上《GENIUS 法案》推出后监管的明确性——使 USDC 成为巩固美元跨国和跨产业数位霸权的有力手段。USDC 在机构中的日益普及以及与支付宝和蚂蚁链等平台的互通性,标志着美国稳定币基础设施与中国金融科技影响力的融合,巩固了美元在新兴数位经济中的竞争优势。

三、对全球金融的影响:货币格局的零碎化

中美不断升级的数位货币竞争,凸显了两国争夺全球金融未来影响力的战略竞争。中国推动电子人民币旨在建立多极货币体系,而美国则利用稳定币巩固美元在数位交易中的主导地位。

这种竞争加剧了全球货币格局的零碎化,多种数位货币并存,每种货币都由不同的地缘政治集团支持。这种分散化可能会增加交易成本,使国际贸易更加复杂;然而,它也反映了全球经济权力结构的演变。

近期数据凸显了这种格局的转变。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外汇存底与储备中心(COFER)的数据,随着各国(尤其是金砖国家)推行储备多元化策略,美元在全球外汇存底的占比已从 21 世纪初的 70% 以上下降至 2021 年底的约 59%。例如,光是 2025 年第一季度,新兴市场的央行就购买了超过 244 公吨黄金,创下近年来季度最高纪录,这表明各国正齐心协力,努力对冲对美元的依赖,并增强抵御地缘政治和货币冲击的能力。

这些储备转移显示全球金融正在发生更深层的结构性变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警告称,数位货币带来的支付效率提升可能会「被压力下的金融安全网挑战所抵消」,尤其是在数位货币体系分化的世界中。

哈佛大学教授、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肯尼斯‧罗戈夫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今天是自金本位终结以来全球货币体系最重要的转捩点。他强调,尽管美元可能会失去市场份额——主要输给人民币,其次是输给欧元——但加密货币已经在蚕食美元在地下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由于人民币灵活性的增强以及中国替代结算系统的发展,这种转变已经持续了十多年。川普政府的政策加速了这些趋势的发展。

结语:

中美之间的数位货币竞赛不仅仅是一场技术军备竞赛,它代表着全球货币治理的重新排序。随着相互竞争的基础设施逐渐形成地缘政治集团,跨国金融的未来可能不仅取决于效率或创新,还取决于世界各经济体选择信任哪些网路。在这个新兴时代,互通性、可近性和主权等政治因素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定义全球金融的格局。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