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火热开启,助力 PUMP 公募上线!
Solana 爆火项目 Pump.Fun($PUMP)现已登陆 Gate 平台开启公开发售!
参与 Gate广场创作者活动,释放内容力量,赢取奖励!
📅 活动时间:7月11日 18:00 - 7月15日 22:00(UTC+8)
🎁 活动总奖池:$500 USDT 等值代币奖励
✅ 活动一:创作广场贴文,赢取优质内容奖励
📅 活动时间:2025年7月12日 22:00 - 7月15日 22:00(UTC+8)
📌 参与方式:在 Gate 广场发布与 PUMP 项目相关的原创贴文
内容不少于 100 字
必须带上话题标签: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PumpFun#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100
二等奖(2名):$50
三等奖(10名):$10
📋 评选维度:Gate平台相关性、内容质量、互动量(点赞+评论)等综合指标;参与认购的截图的截图、经验分享优先;
✅ 活动二:发推同步传播,赢传播力奖励
📌 参与方式:在 X(推特)上发布与 PUMP 项目相关内容
内容不少于 100 字
使用标签: #PumpFun # Gate
发布后填写登记表登记回链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74
🏆 奖励设置:传播影响力前 10 名用户,瓜分 $2
美股公司争相效仿加密储备策略 引发市场风险与潜力争议
加密储备新潮流:美股上市公司争相效仿,引发市场争议
近年来,随着传统的加密玩法逐渐失效,一种更具资本运作色彩的币股模式开始兴起,成为加密项目的新叙事引擎。从金融科技到医疗娱乐,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正在效仿某知名科技公司的路径,将主流加密资产纳入资产负债表,开启一场估值再定价的资本游戏。
中小市值公司集体复制"加密储备效应"
作为币股策略的先行者,某知名科技公司早在2020年就率先将比特币纳入资产负债表。五年过去,这一曾被视为另类的财务实验正在演变为跨行业公司竞相模仿的主流叙事路径。越来越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市值上市公司,开始将加密资产纳入储备体系,试图通过"加密储备+资本市场杠杆"重构自身的估值逻辑。
从当前已统计的30家美股上市公司来看,除了科技和金融科技公司外,医疗保健、生物制药、电商、教育、新能源汽车、农产品贸易、娱乐传媒等传统行业也逐步将加密资产纳入资产配置范围。这些企业多数面临主营业务增长乏力、估值滞涨和流动性不足等共同挑战。在传统路径受阻的背景下,部署加密资产既是一种财务策略,也是一种资本市场叙事的重塑尝试。
当前加密资产储备结构依旧以比特币为绝对主力。约20家上市公司明确将BTC纳入其资产篮子。而以太坊逐渐成为第二大受欢迎的储备资产。部分公司则选择更为多元的资产组合策略,通过比特币、以太坊与其他代币构建混合加密储备,在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炒作潜力之间寻求平衡。
时间维度来看,尽管某知名科技公司早在2020年就启动比特币储备,但直至2024年第四季度,比特币价格重回高位,带动其币股模式收益率暴涨,加密储备潮才进入密集爆发期。
这批跟进企业多数市值集中在1亿至10亿美元区间,储备目标则从几百万至数十亿美元不等。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公司的储备目标远高于其市值,形成明显风险杠杆效应,尽管能激发市场炒作预期,但也加剧其估值泡沫化风险。
从股价表现来看,大多数企业在发布储备计划后都经历了短期强烈爆发,平均最高涨幅达438.53%。但也有不少公司股价变化不大,市场或对其持续执行能力和叙事可信度缺乏信心。
除了储备行为本身,一些企业因获得加密巨头或知名资本的战略支持而进一步放大其市场效应。这些加密背景的注入,为企业带来超越财务配置的生态话语权,提升其链上资产与资本市场的联动强度。
可以看出,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已不再满足于仅将比特币与以太坊等主流加密资产纳入资产负债表,而是开始配置其他新兴加密资产。未来加密项目通过游说或者寻找上市公司建立储备或将成为新的趋势。
市场风险与操纵争议并行
随着企业将加密资产纳入资产负债表的趋势迅速蔓延,也引发了市场关于风险管理、市场操纵和制度适配性的广泛争议。
一些业内人士将这一潮流视为资本结构的一次范式转移。他们认为,比特币金库储备公司正在不断蚕食上市公司的蛋糕,如果忽视这个世纪最大的套利机会,资本的重新配置最终会将传统公司甩在后面。
然而,也有观点指出,热钱从不会长期停留在一处,这也是财政公司不会成为最终模式的原因,但预计这一趋势仍将持续1-2年,直到热度消退。
对于加密储备类企业的风险管理,一些业内人士建议,公开钱包地址可能对机构构成长期的追踪风险。若未披露经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负债情况,单独的储备信息毫无意义。
还有专家强调,这些公司正在承担风险。风险并非二元状态,而是一个范围。只要找到恰当的平衡,就能达成最适合自己的最佳风险/投资回报率比例。风险可以且必须加以管理,不承担风险本身也是一种风险。
对于一些中小上市公司宣布将大额储备配置至山寨币,有分析师指出,这些所谓的储备计划很可能只是为了推高小市值公司股价的手段。如果市值微乎其微,而且没有披露新的投资者,就可能被认定为一场骗局。
对于这种杠杆模式的扩张,一些金融机构警告称,通过发行债券等杠杆方式持续增持比特币,正在偏离传统企业的财务策略。这种做法可能削弱比特币作为央行储备资产的适用性,且过度集中化持有可能导致市场流动性下降、价格波动加剧,从而影响央行等机构的配置意愿。
总的来说,加密资产正从财务储备上升为企业战略,但战略的成败,终究要交给市场决定。未来,企业储备结构是否可持续、资产是否增值、链上行为是否透明,将成为决定这一趋势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