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火热开启,助力 PUMP 公募上线!
Solana 爆火项目 Pump.Fun($PUMP)现已登陆 Gate 平台开启公开发售!
参与 Gate广场创作者活动,释放内容力量,赢取奖励!
📅 活动时间:7月11日 18:00 - 7月15日 22:00(UTC+8)
🎁 活动总奖池:$500 USDT 等值代币奖励
✅ 活动一:创作广场贴文,赢取优质内容奖励
📅 活动时间:2025年7月12日 22:00 - 7月15日 22:00(UTC+8)
📌 参与方式:在 Gate 广场发布与 PUMP 项目相关的原创贴文
内容不少于 100 字
必须带上话题标签: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PumpFun#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100
二等奖(2名):$50
三等奖(10名):$10
📋 评选维度:Gate平台相关性、内容质量、互动量(点赞+评论)等综合指标;参与认购的截图的截图、经验分享优先;
✅ 活动二:发推同步传播,赢传播力奖励
📌 参与方式:在 X(推特)上发布与 PUMP 项目相关内容
内容不少于 100 字
使用标签: #PumpFun # Gate
发布后填写登记表登记回链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74
🏆 奖励设置:传播影响力前 10 名用户,瓜分 $2
Web3行业反思:香港嘉年华冷清背后的深层原因与未来机遇
香港Web3嘉年华反思:行业现状与未来展望
近期香港举办的Web3嘉年华引发了不少讨论。本文将就此次活动及当前行业状况进行一些反思和分析。
1. 活动氛围冷淡的原因
此次嘉年华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冷清。相比往年人潮涌动的盛况,今年参与者寥寥无几,VIP区域空置,展会参观人数稀少。这种冷清感有多方面原因:
首先,场地布局不合理,给人空旷感。其次,筹备工作不足,难以邀请到重量级嘉宾,项目方参与度不高。再者,演讲报价回归理性,部分发言更像是证明自身存在感。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东西方之间的关系仍未改善。西方面孔明显减少,即便像Vitalik这样的业界大咖亲临现场,也难以改变整体氛围。根本原因在于文化和追求的差异。一些人将Web3技术仅视为赌场,以此吸引更多投机者,影响了行业整体方向。西方大公链对东方的诚意也不足,更多将其视为用户而非合作伙伴。
2. RWA叙事的局限性
RWA(真实世界资产)成为今年的主流叙事,但它与往年的NFT、铭文、Meme等热点在本质上并无太大区别。从宏观角度来看,每个周期的主流叙事最终都会被认为是正确的。
然而,宏大叙事往往会忽视个体权益。抓住主流叙事固然能带来短期增长,但真正的难点在于用户留存。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仍然有限,且多数非日常刚需。
RWA领域也面临着与之前Web2精英进入时类似的问题 - 一些人高谈阔论却对基础知识一无所知。相比之下,比特币生态对叙事并不在意,反而更有潜力。
3. Vitalik面临的困境
Vitalik目前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无论如何选择都可能导致个人或集体的悲剧。作为天才,Vitalik的努力程度堪称行业第一,他的年轻也为以太坊带来无限潜力。
然而,30岁的年纪也有其局限性,容易被小人包围或陷入言语陷阱。Vitalik近期的演讲几乎全部押注L2,这一策略虽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潜在风险。如果L1本身足够优秀,是否还需要L2?L2之间的鸿沟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构成了当前的选择困境。
4. Web3游戏的困境
Web3游戏领域仍不甘心放弃,但实际上已成为一个陷阱。玩家和投资者都已清醒,只有执念未消的人还在坚持。目前投入此领域的人多以生态占位、防守定位和成本考量为由。
Web3游戏曾被认为是一个极具前景的方向,但从"玩赚"到链上游戏再到Telegram游戏,都未能实现突破。因为对于加密圈用户而言,铭文等纯金融活动的刺激远胜于游戏。
游戏公司进军Web3领域也多以失败告终。用户教育成本高昂,而现有的加密用户又只关注金融属性。尽管如此,由于游戏本身是个好生意,仍会有一些投资人继续被吸引。
5. 熊市来临?
每个叙事迷茫期似乎都在香港大会前后出现。今年的情况与往年类似,许多面孔依旧,但项目已经更迭数轮。经历过多个周期的人都知道:熊市才是创业者的机会。
DeFi、NFT、元宇宙等领域都曾被寄予厚望,但目前真正广泛使用的只有稳定币及相关交易。新的弱势群体出现了 - 风投(VC)。他们从曾经的指点江山到如今的频频亏损,根本原因在于早期项目的运作问题。
香港的态度变化显著,但底层逻辑仍是"只要不出问题就接受"。当前市场已被机构接管,小型创业思路难以挑战现状。机构与创业者的合作才刚刚开始。
6. 未来机会何在?
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但行业并非一无是处。铭文和Meme风暴过后,留下的是对基础设施的优化以及能洞悉需求的产品和精通底层技术的团队。人才流动也促进了行业发展。
方向上,公链开发已不再是热点,资金也不再仅关注大协议。具有清晰商业模式和用户群体的工具层和应用层项目反而迎来了机遇。
密码学和用户操作已达到瓶颈,未来可能需要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之间的妥协。在明确目标之前,重要的是保护自己的注意力,提升辨别能力,在周期波动中保持良好心态。
结语
对行业的失望源于早期过高的期待。如果将Web3视为加密金融3.0,心态会更加理性。世界上总有一群追求自由的人,为他们提供最好的工具和设施就足够了。
真正值得关注的,永远是那些在本职工作中做到极致的人。当前,泡沫逐渐消退,大家开始追求真正满足用户需求、有现金流和商业模式的产品。从"市梦率"到"市占率"的转变,正是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