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PoL v2如何重塑$BERA的价值捕获路径?
一、PoL v2 的核心突破:从流动性激励到价值闭环
传统公链的"主网资产困境"长期存在——ETH、SOL 等代币虽承担 Gas 与共识功能,却难以直接捕获生态价值增长。Berachain 的 PoL(Proof of Liquidity)机制通过链级激励再分配试图破解这一难题,而 v2 版本的关键迭代在于:将 33% 的 DApp 贿选激励从 BGT 质押者转向 BERA 质押者。这一调整看似细微,实则是主网资产价值模型的范式转移。
此前 PoL v1.0 虽成功撬动生态 TVL 增长(据 DefiLlama 数据,Berachain 主网上线 3 个月 TVL 突破 $ 1.2B),但激励红利主要流向 BGT 及其衍生品。v2 版本通过建立"双通道分配"(67% BGT/33% BERA),首次让主币持有者无需参与复杂 DeFi 策略即可获得协议层收益,本质上完成了"Gas 代币→收益资产"的升级。
二、机制设计的精妙之处
非通胀性收益:v2 并未新增代币排放,而是通过重构既有激励流向,使 BERA 获得链级现金流。根据 Furthermore 数据,当前每周约 $ 50 K-$ 120 K 贿选激励直接注入 BERA 质押池,形成持续性买压。
BGT 生态位保护:保留 67% 贿选激励给 BGT 质押者,既维持了项目方"1 美元→ 1.x 美元"的激励杠杆效应,又避免引发治理代币持有者的流动性挤兑。
三重正反馈循环:
更多 BERA 质押→更高链安全性
更高质押率→更少流通筹码
更少流通量→贿选激励对单位 BERA 收益的放大效应
三、市场结构的潜在影响
1.对散户:低门槛收益捕获
普通用户现在仅需质押 BERA 即可获得两类收益:
相较于其他 L1 要求用户提供流动性或参与治理,Berachain 的"质押即收益"模型显著降低参与门槛。
2.对 Builder:主币经济的新玩法
项目方可利用 BERA 的收益属性设计新机制,例如:
(已有团队测试将 80% 协议收入分配给 BERA 质押者)
3.对投资者:估值模型的重构
当前 Berachain 的市值 /TVL 比率为 0.31 ,远低于 Sui(4.44)、Aptos(3.17)等新公链。随着 BERA 获得链级收益能力,其估值逻辑可能向"现金流折现"过渡:
理论市值 = ( 链年化收入 × 市盈率倍数 ) + (Gas 需求 × 流通速度倒数 )
若按当前每周 $ 100 K 贿选激励推算,年化 $ 5.2 M 收益对应 20 倍 PE 即隐含 $ 104 M 估值,尚未计入 Gas 消耗与未来收入增长。
四、风险与挑战
短期博弈风险:部分 BGT 质押者可能因激励稀释转向其他生态
机制复杂性:普通用户仍需理解 PoL/BGT/BERA 三者的互动关系
监管灰度:贿选激励的合规性尚未经受考验
五、行业启示:L1 竞争进入价值分配深水区
Berachain 的探索揭示了一个趋势:下一代公链的竞争焦点正从 TPS/ 低价 Gas 转向价值分配效率。当 Arbitrum 通过 DAO 分配收益、Solana 试图用 MEV 回购支撑价格时,PoL v2 展示了一种更原生的解决方案——通过协议层设计直接将生态价值注入主币。
这种模式若能持续验证,可能引发其他 L1 的效仿。毕竟,在流动性挖矿红利消退的当下,"链如何为自己创造真实需求"已成为决定项目生死的关键命题。而 Berachain 给出的答案是:让主币成为生态繁荣的第一受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