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中国数位货币大棋局: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加速,RDA典范挑战美元霸权
在全球数位金融加速演进的背景下,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正加速登场,引发了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和美元霸权格局的深度思考。近期,京东、蚂蚁集团等中国科技巨头积极游说在香港发行以离岸人民币(CNH)计价的稳定币,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央行,PBOC)行长潘功胜也对稳定币持开放态度,认可其在跨境支付中的潜力。同时,上海数据交易所于2025年提出RDA(真实数据资产)「实数融合」新范式,旨在透过区块链技术将真实数据与实体资产深度绑定,形成可确权、可交易、可融资的标准化数位资产,为人民币稳定币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战略路径。
一、离岸人民币稳定币:从构思到落地实践
一系列事件表明,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正从构想走向落地实践:
政策「破冰」与巨头入局: 5月21日,香港立法会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并于5月30日刊宪生效,为法币挂钩稳定币(FRS)提供了正式的监管框架。随后,蚂蚁集团和京东积极回应,表示将在香港申请稳定币牌照,并计划在新加坡、卢森堡等地寻求许可,以支持其跨境支付和资金管理服务。国泰君安国际获得香港证监会批准升级虚拟资产交易牌照,也被认为是「国家队」进入加密产业的讯号。
中央态度开放: 路透社报道称,内地科技巨头多次游说中国人民银行,争取在香港率先发行以离岸人民币(CNH)计价的稳定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也为在稳定币等问题上表示了中央对稳定币态度的开放,既认可它实现“支付即结算”大幅缩短跨境支付链条,也强调了对金融监管带来的巨大挑战。
香港作为试验田: 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起生效,金管局将开启牌照申请。稳定币牌照稀缺,预计仅发出个位数,但已有40多家公司准备申请,竞争激烈。申请者几乎清一色为中国头部金融机构和网路巨头。香港作为中国发展稳定币的“试验田”,透过先行先试的模式,在制度设计、市场运行、风险防控等方面积累经验,为未来在内地更大范围推广稳定币奠定政策与实践基础。
二、稳定币的本质与人民币稳定币的挑战
稳定币的误解与定义: 专家指出,稳定币本质上是法币的链上映射,是对信用的一种数位化表达,利用区块链技术连接虚拟与现实世界,承担支付、结算等职能,具有强烈的过渡性质。它并非“区块链版的支付宝”,也非完全去中心化,更不应被误解为“去中心化”的。
挑战美元霸权: 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酝酿,免不了要面对「挑战美元霸权」的宏大命题。美元长期垄断全球金融和支付体系的核心地位,即使在加密世界也是如此。人民币在传统跨境支付的份额不足3%,新兴的人民币稳定币能否撼动这种格局?
支付效率: 稳定币技术被寄望大幅改善跨境支付效率。但随着监管规范化,稳定币的合规成本也可能提高,使得人民币稳定币难以以支付效率为革命点去弯道超车挑战美元霸权的地位。
制度可信度: 美元凭借美国经济实力和金融体系优势,长期被全球投资者和官方机构视为最可靠的价值储藏和计价货币。人民币稳定币要赢得类似信任,需要中国在宏观政策稳定性、人民币币值稳定和可兑换性方面提供足够信心支撑。香港的监管框架在稳定币信任机制上进行了精心设计,将使人民币稳定币的储备透明度和资金安全性达到高水准。
合规性与全球协同: 人民币稳定币的推出,某种程度上是在现有国际金融框架外“另起炉灶”,其合规性和合法身份需要获得各国监管认可。香港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有望打造出跨国合规网络,与美元稳定币平行共存,进而蚕食部分美元的交易份额。
网路效应与使用者基础: 货币的竞争归根究底是网路效应的竞争。人民币稳定币起步晚,天生处于弱网路地位,要挑战美元必须快速拓展自身网路。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贸易量和供应链体系,如果人民币稳定币能在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率先推广,将迅速累积真实交易需求和用户群。
三、中国提出稳定币RDA「实数融合」新典范
上海数据交易所于2025年提出的RDA(Real Data Assets,真实数据资产)创新范式,为人民币稳定币的发展提供了「实数融合」的新思路。
RDA的核心理念: RDA是对RWA(真实世界资产)的延伸,核心理念是“实数融合”,透过区块链技术将真实可信的数据与实体资产深度绑定,形成可确权、可交易、可融资的标准化数位资产。 RDA更强调资料的真实性校验和价值增益作用,产生特定场景的稳定币。
功能与应用场景: RDA透过将数据资产与稳定币结合,为实体经济提供创新的金融工具。
大宗商品定价权: RDA透过封装大宗商品(如钢材)交易数据,产生与人民币挂钩的稳定币(如「STEEL-CNY」),支持贸易结算和分账,有望推动人民币在大宗商品市场的定价权。
物流与跨国贸易: RDA整合物流数据,产生稳定币(如「货运宝CNY」)用于跨国支付与清算,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资料要素市场: RDA透过区块链实现资料资产的标准化、产品化与金融化,促进资料与资本市场的连动。
发行商与挑战: RDA稳定币主要锚定人民币,由金融机构、数据交易所或产业链核心企业联合发行。尽管面临数据资产标准化不足、技术门槛高和监管压力等挑战,RDA在政策支援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前景看好。
四、美元霸权的挑战与人民币稳定币的未来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认为,数位资产与传统资产未来将长期并存,稳定币是否巩固美元霸权地位仍需观察。他指出,用美元做稳定币需要谨慎,可能加剧风险。在香港做盯住离岸人民币的稳定币是一种可能性。
摩根士丹利指出,美元稳定币的广泛使用可能加剧全球「美元化」趋势,但人民币稳定币的推出,已然在数位金融的棋盘上落下一枚关键棋子。从长远看,人民币稳定币能否挑战美元,也取决于中国自身金融开放的步伐和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信心。
结语:
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呼之欲出,以及中国提出的RDA「实数融合」新范式,标志着中国在数位金融领域积极探索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路径。尽管人民币稳定币短期内难以撼动美元霸权,但其在跨国支付、大宗商品定价权和资料要素市场的应用潜力巨大。在未来的若干年里,我们或许不会看到美元地位被取代,但可能会看到美元一家独大的格局被逐步改写:美元、欧元、人民币等多种法定稳定币共存竞合,全球货币体系朝着更多样化均衡的方向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