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美国6月CPI数据对加密货币市场的影响:短期波动与关税、美联储政策的中期博弈
一、CPI数据的市场影响与政策预期修正
根据最新公布的美国6月CPI数据,整体CPI同比上涨2.7%,与预期持平,环比上涨0.3%亦符合预期。核心CPI同比上涨2.9%,低于预期的3.0%,环比上涨0.2%同样弱于预期的0.3%。这一数据组合呈现出"整体符合预期但核心通胀放缓"的特征,对美联储政策路径的影响存在结构性分化:
1. 短期降息预期的边际弱化:整体CPI回升至2.7%,高于前值2.4%,部分缓解了市场对通胀持续下行的担忧。CME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9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维持在60%,但核心CPI的疲软可能削弱市场对"激进降息"的押注。
2. 关税传导的滞后验证:特朗普宣布的8月1日生效的关税政策(如对巴西50%、欧盟30%关税)尚未反映在6月数据中。当前CPI的温和表现更多源于企业提前囤货、吸收成本等缓冲措施,而非通胀压力真正缓解。市场需警惕8-9月数据中可能出现的关税滞后冲击。
二、比特币的短期波动与中期支撑逻辑
比特币在数据公布后出现技术性回调,价格从历史高点12.3万美元回落至11.7万美元附近,24小时跌幅约4%,这一反应符合"利多出尽"的市场规律:
1. 风险资产属性的主导作用:尽管CPI数据符合预期,但核心通胀放缓引发对经济韧性的担忧,叠加美股科技股盘前回调(英伟达涨4%但纳指期货微跌),比特币作为高波动资产同步承压。
2. 机构持仓与政策叙事的对冲效应:贝莱德IBIT持仓突破70万枚(占流通量3.5%)提供长期支撑,而《GENIUS法案》已通过参议院进入众议院审议阶段,监管框架的逐步清晰化仍构成利好。技术面上,比特币回落至11.7万美元后,11万美元关键支撑位尚未有效跌破,RSI指标从超买区域回落至65附近,短期抛压有所释放。
三、关税政策的滞后冲击与市场预期博弈
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影响路径呈现出"短期缓冲、中期传导"的特征:
1. 传导时滞与企业应对策略:历史经验显示,关税对CPI的影响通常需要2-3个月传导期。当前企业仍通过消耗前期低价库存(如5月耐用品价格下降0.2%)和牺牲利润(如服装价格下降0.1%)来缓冲成本压力,但这些策略的效用正在耗尽。纽约联储调查显示,截至5月,75%的企业已开始通过涨价转嫁关税成本。
2. CPI篮子的结构性稀释效应:美国CPI中服务类占比高达57%,而受关税直接影响的进口商品仅占10%-15%。例如,6月能源价格环比下降2%、二手车价格下降1.5%等权重较大的分项,部分抵消了关税可能带来的冲击。这种结构特征意味着关税对整体CPI的影响可能被低估,而具体商品价格(如金属制品、农产品)的上涨更值得关注。
四、情景推演与风险提示
1. 短期波动情景:
- CPI符合预期的中性情景:比特币可能在11.5万-12万美元区间震荡,需警惕技术性卖盘与获利了结的叠加压力。
- 关税预期升温的扰动情景:若特朗普在数据公布后重申加税立场(如威胁对俄罗斯加征100%关税),可能引发市场对"通胀二次冲击"的担忧,推动比特币反弹至12万美元上方。
2. 中期风险变量:
- 机构持仓流动性风险:贝莱德70万枚BTC持仓若出现集中抛售,可能引发市场流动性危机。当前其持仓价值约755亿美元,占加密货币总市值的4.2%,需密切关注资金流入流出动态。
- 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GENIUS法案》在众议院的审议进展可能影响市场情绪。若立法进程不及预期,可能对加密货币市场造成打击。
总结
今晚CPI数据公布后,比特币经历了符合预期的技术性回调,但中期仍面临关税传导与监管政策的双重驱动。投资者需在短期波动与长期趋势之间寻求平衡:短期关注11万美元支撑位的有效性,中期则需警惕8月关税落地后可能引发的通胀预期反复。同时,贝莱德持仓动态与《GENIUS法案》进展将是影响市场情绪的关键变量,建议保持灵活仓位,动态调整风险敞口。 #BTC# #E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