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火熱開啓,助力 PUMP 公募上線!
Solana 爆火項目 Pump.Fun($PUMP)現已登入 Gate 平台開啓公開發售!
參與 Gate廣場創作者活動,釋放內容力量,贏取獎勵!
📅 活動時間:7月11日 18:00 - 7月15日 22:00(UTC+8)
🎁 活動總獎池:$500 USDT 等值代幣獎勵
✅ 活動一:創作廣場貼文,贏取優質內容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7月12日 22:00 - 7月15日 22:00(UTC+8)
📌 參與方式:在 Gate 廣場發布與 PUMP 項目相關的原創貼文
內容不少於 100 字
必須帶上話題標籤: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PumpFun#
🏆 獎勵設置:
一等獎(1名):$100
二等獎(2名):$50
三等獎(10名):$10
📋 評選維度:Gate平台相關性、內容質量、互動量(點讚+評論)等綜合指標;參與認購的截圖的截圖、經驗分享優先;
✅ 活動二:發推同步傳播,贏傳播力獎勵
📌 參與方式:在 X(推特)上發布與 PUMP 項目相關內容
內容不少於 100 字
使用標籤: #PumpFun # Gate
發布後填寫登記表登記回鏈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74
🏆 獎勵設置:傳播影響力前 10 名用戶,瓜分 $2
以太坊合並一周年:MEV格局演變與利潤率大幅下降
以太坊合並一年後的MEV格局演變
以太坊合並一年來,MEV-Boost的市場份額穩定在90%左右。目前MEV已變得極其復雜,僅非用戶角色就包括搜索者、構建者、中繼者、驗證者和提議者等。他們在12秒的出塊時間內進行多方博弈,爭取各自最大利益。
本文將比較MEV前後的利潤率變化,梳理合並後MEV的生命週期,並就一些前沿問題給出看法。
筆者在前期研究中總結了某DEX協議的運作流程和利潤來源,希望能完整描繪MEV的具體收益率。這也是該協議對抗MEV並與用戶分享利潤的基礎(本質是犧牲交易即時性來換取更好的兌換價格)。
近期筆者詳細分析了幾種MEV類型,並對比了多個數據來源,以計算以太坊合並前後的MEV利潤情況。
1. 合並後MEV利潤大幅下跌
最終收益變化結論:
剔除不應歸屬於MEV的黑客事件後,整體收益率下降幅度顯著,達62%。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不同平台統計方法存在差異(且均不包含中心化交易所套利以及模式混雜),因此這只能作爲宏觀驗證,並非絕對精確。另有研報同樣採用不同數據源對比了合並前後的收益。
是否由合並導致鏈上MEV收益暴跌?這需要從合並前後MEV流程分析。
2. 傳統MEV模式
MEV一詞容易產生誤導,因爲人們可能認爲是礦工在提取這一價值。實際上,目前以太坊上的MEV主要由DeFi交易者通過多種結構性套利交易策略獲取,而礦工只是間接從這些交易者的交易費用中獲利。
一篇經典的MEV入門文章核心理念是:鏈上存在聰明的黑客不斷挖掘合約漏洞,但發現漏洞後又陷入另一矛盾,如何獲取利潤並避免被搶跑。
畢竟交易籤名發送會進入以太坊內存池公開傳播,再由礦工排序出塊,這個過程可能只有3秒或幾分鍾。但就在這短短幾秒內,籤名的交易內容可能被無數獵人盯上並重新模擬推演。
如果黑客採取直接執行獲利的方式,就會被獵人高價搶跑。
如果黑客採用合約套合約(即內部交易)的方式來隱藏最終獲利的交易邏輯,也可能依然被搶跑。
這意味着獵人們不僅分析鏈上父交易,還分析每一筆子交易,進行模擬獲利推演。甚至進一步檢測網關合約的部署邏輯並復現,而這竟然在幾秒內自動完成。
黑暗森林遠不止於此
筆者在測試某公鏈節點時發現,大量遊離節點只接受P2P連接,但不主動傳遞交易池數據。從節點暴露的IP看,他們似乎包圍了該公鏈的主要核心出塊節點。
這些佔據P2P連接但不提供數據的節點,只爲白名單內節點互通,目的是利用資源規模優勢提升MEV利潤率。因爲該公鏈是標準3秒一個區塊,普通玩家看到交易信息越晚,就越晚推演出合適MEV方案。當普通玩家發出MEV交易需要打包時,由於是超級節點模式,延遲上會低於地理位置就包圍了該公鏈的頭部MEV玩家。
除超級節點的包圍,交易所服務器也同樣被包圍,因爲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利差更大,乃至交易所本身就是最大的套利機器人。這與早期Web2搶票搶購場景十分類似,灰產會提前埋伏在服務器附近,並通過DoS攻擊遏制普通用戶的正常活動。
總之,雖然傳統交易也有許多隱形競爭,但相對是一個清晰的獲利模式。而在以太坊合並後,復雜的系統架構很快打破了傳統MEV模式,頭部效應也越發顯著。
3. 合並後的MEV模式
以太坊合並是指其共識機制從POW轉爲POS的升級。最終採用的方案是最輕量級地復用了合並前以太坊的基礎設施,單獨剝離了出塊決策的共識模塊。
對於POS來說,每個區塊12秒一次,而非之前的波動值。區塊挖礦獎勵減少約90%,從2 ETH降至0.22 ETH。
這對MEV非常重要,主要有兩點:
以太坊出塊間隔變得穩定。不再是之前3-30秒相對離散隨機的情況,這對MEV而言利弊參半。雖然搜索者不用急於看到稍有利潤的交易就直接發送,而是可以不斷積累更好的交易序列,在出塊前交給驗證者,但也加劇了搜索者之間的競爭。
礦工激勵降低,促使驗證者更樂意接受MEV的交易拍賣,在短短2-3個月內讓MEV達到90%的市場份額。
3.1 合並後交易的生命週期
合並後,總計涉及搜索者、構建者、中繼、提議者、驗證者這些角色,其中後兩者屬於POS中系統角色,而前三者屬於MEV-boost,實現了分離出塊職責和出塊排序。
綜合這些角色,如今每個區塊生命週期是:
4. 總結
1) 合並對MEV生態的影響是什麼?
本文從合並前後的利潤數據對比,到合並前後的交易上鏈出塊MEV挖掘流程出發進行梳理,可以說MEV-Boost的興起從根本上重塑了交易生命週期的模式,拆分出更精細的環節讓各種參與者產生博弈。搜索者如果不能做好最新策略研究就會毫無收益,做得好則可逐步擴大利潤成爲構建者。
拋開鏈上交易量萎縮,搜索者和構建者之間處於高度內部競爭狀態,因爲系統結構上他們可以互相替代,但最終都以訂單流爲王。搜索者希望逐步擴大自己的利潤率,就需要私有訂單量夠大(最終構建的區塊利潤夠高),也就逐漸成爲構建者角色。
例如,在某DEX因編譯器漏洞導致重入保護失效的攻擊事件中,甚至出現單筆交易手續費達570 ETH,這是以太坊歷史上第二高手續費的MEV交易,可見競爭態勢之激烈。
雖然MEV並非以太坊合並本身要解決的問題,但系統博弈對抗的提升結合多方面環境因素,最終導致目前MEV的總利潤率降低。這並不意味着MEV涉及金額降低,而是利潤率降低意味着更多收益流向了驗證者。對用戶而言反而是好事,利潤低會降低一些鏈上交易攻擊的動機。
2) 還有哪些最前沿圍繞MEV進行中的探索點?
3) 面對監管機構的審查以太坊有抵抗力嗎?
隨着加密貨幣行業成熟,監管是不可避免的。所有在美國註冊成立的實體及其運營以太坊POS驗證器的機構都應符合監管要求,但區塊鏈的系統機制決定了它不會只在美國存在,只要有其他符合當地政策的中繼就可以確保在某個時機上鏈傳播。
即使超過90%的驗證者都通過MEV來審查中繼路由的交易,那些抗審查的交易仍能在一小時內上鏈,所以只要不是100%就等同於0%。
4) 缺乏激勵的中繼器具有可持續性嗎?
這目前是個隱形問題,沒有利潤還要維持復雜的中繼服務,最終會導致強中心化的轉變。近期某公司也停止了MEV-boost中繼服務,未來以太坊超90%區塊結算將掌握在4家公司手中。可以說現在的MEV-Boost中繼是100%的風險卻是0%的回報。
由於中繼會匯聚各個構建者上報的交易,作爲數據的聚集地,或許會通過MEV-share和MEV Auction等逐步完善的系統獲得收益,比如直接接收用戶的隱私交易請求。曾經地圖軟件也面臨類似服務困境,作爲公共物品不可能以會員模式收費,但在接入曝光排序廣告、接入多元打車服務的試點模式下依然活得很好。總之,有流量有用戶有公平,就不會毫無收益。
5) ERC4337捆綁交易在MEV下會如何影響?
目前已有超過68.7萬個帳戶抽象錢包,超過200萬次用戶操作,整體趨勢相對於過往緩慢的合約帳戶錢包增長量而言,算是爆發性增長了。ERC-4337有復雜的運作機制,尤其是交易籤名的傳播並不共用以太坊本身的內存池,雖然初期會加大MEV的難度,但長期看不可阻擋。
6) 面對MEV的威脅,去中心化金融可以追趕中心化金融嗎?
雖然目前很多方案都從體驗上讓去中心化金融更順滑,比如借助元交易或跨鏈交換或ERC-4337來降低用戶必須有手續費才能執行交易的限制,或者通過合約錢包多元自定義功能來提升帳號安全性(分層、分級、社交回復),但無論怎樣追趕中心化金融總有特有的無可比擬優勢,從速度到體驗。不過去中心化金融也有獨特優勢同樣是中心化金融無可比擬的,各有各自受衆羣體,也就各有發展週期。
7) 二層網路中的MEV現狀如何?
在某個二層網路存在